|
10月12日至16日,通海县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带头人)综合能力提升班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来自通海县各产业领域的精英及村(社区)书记、干部,怀揣产业发展热情与自我提升渴望齐聚一堂,通过系统性培训为通海乡村振兴蓄能。 培训开班仪式在庄严的中山大学校歌声中拉开帷幕。 培训伊始,一场有趣的互动小游戏迅速打破学员间的陌生感,同时巧妙考验了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氛围。 随后,多堂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依次展开。有的课程从国学智慧与管理艺术角度,让学员深度理解儒家 “事” 的硬管理、法家 “人” 的软管理逻辑,为产业管理提供新视角。另外,关于产业转型、趋势分析的课程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培训以广东、云南百村之路、番禺新水坑村、三产融合与农业品牌建设两个案例为主,鼓励学员们要挖掘自身品牌或特色,并应用各类媒体宣传引流,努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除了理论授课外,培训注重 “知行合一”。组织学员现场观摩学习了汤臣倍健透明工厂、徐福记集团运营模式,“把食品按药品要求来生产”,“销售人员多于生产人员”……他们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深受启发,明白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为期五天的多样化培训,让学员们不仅掌握了产业发展新知识、新技能,更找到了破解工作难题的方向,为通海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本次培训精准指出了我们当前面临的诸多痛点,太及时了!” 学员夏宇感慨道。“我参加过无数次培训,这次是收获和启发最多的一次。” 学员杨家秀的评价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学员张存富则表示:“培训为我们村未来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 据悉,今年以来,通海县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已组织外出培训3期、集中理论培训1期,共127人参训。下一步,通海县将以此次培训为示范,进一步深化与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分批次、分产业开展乡村人才精准培育。通过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助力通海县产业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