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通海  > 综合介绍

历史文化


来源:通海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10-30 15:06 点击率:11683打印】【关闭

 通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杞麓湖畔生息、繁衍。唐代南诏开“通海城路”,置通海镇,设通海都督,统摄滇南地区,启通海人文之风。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三十七部,起兵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通海属大理国领地。宋代,大理国在滇南置秀山郡,通海是郡治所在地,为滇南军事、政治要地。元代设临安路,通海为路治所在地。至元十三年(1276)建通海县,置河西州,后又在河西北境之曲陀关置临安、元江、广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明代置通海御,在通海“戍兵屯田”。1949年12月,通海、河西和平解放。1956年原通海县、河西县合并为杞麓县,1958年仍称通海县至今。通海文化积淀厚重,文化遗产丰富,有“礼乐名邦”之美誉。

               通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级别公布时间备注
1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国家级2008.06
2抬阁(通海高台)国家级2011.05
3者湾书画之乡省级2006.05
4滇南石狮省级2013.11
5高跷舞狮省级2013.11
6传统木构建筑维修和营造技艺(通海 )省级2022.12
7传统面食及糕点制作技艺(豆沫糖制
作技艺)
省级2022.12
8银饰锻制技艺(通海银饰锻制技艺)省级2022.12
9段思平在通海的传说市级2006.01
10神僧畔富和落水洞传说市级2006.01
11礼乐名邦的传说市级2006.01
12马刨泉的故事市级2006.01
13彝族山歌五山腔市级2006.01
14木雕格子门“高应美”市级2006.01
15通海《曹家大院》市级2006.01
16扬琴说唱市级2006.01
17蒙古族“鲁班节”市级2006.01
18兴蒙蒙古族文化保护区市级2006.01
19碗灯舞市级2016.04
20蒙古族服饰市级2020.10
21彝族三腔市级2020.10
22面塑市级2020.10
23酥饼制作技艺(冰沙饼)市级2020.10
24重油大荞饼制作技艺市级2020.10
25稀馅火腿饼制作技艺市级2020.10
26木雕市级2023.06
27“蔡老祖师”的传说县级2005.08
28涌金寺古柏阁县级2005.08
29通海县文庙县级2005.08
30纳古镇传统工艺“刀具”县级2005.08
31彝族烟盒舞县级2005.08
32酱油酿造技艺县级2020.12
33玫瑰大头菜制作技艺县级2020.12
34李氏正骨疗法县级2020.12
35蒙古族那达慕节县级2020.12
36刺绣县级2024.01
37铜器制作技艺县级2024.01
38传统拓印技艺县级2024.01
39麦芽糖制作技艺县级2024.01
40玫瑰沙糕县级2024.01
41蒙古族烤鸭县级2024.01
42兴蒙蒙古族太极黄鳝县级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