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起草说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将我县打造成新阶段云南创新引领发展先行区、践行“两山”理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新时代玉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窗口,着力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安定和谐,谱写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通海新篇章。 二、起草过程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明确要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乡5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明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目前,《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实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完成省内审查程序,并已报送国务院审批;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完成市内审查程序,报送省政府审批。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县级政府常务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等程序,上报市政府审批。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和统一部署,我县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同、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工作方式,全面组织开展通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2019年11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党委政府抓总、乡(街道)、部门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先后组织完成了7项专题研究、“三区三线”划定,我县形成《通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进行征求意见。 三、规划重点内容 《规划》是通海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通海县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全县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下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规划共12章、140条,主要内容是: (一)贯彻战略要求,明确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国家、云南省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落实玉溪市“一极两区”的定位要求,立足通海现状发展基础,主动把握机遇,区域协同,结合通海县主体功能区定位及通海“三区一窗口”建设目标,将通海县规划定位为“区域生态与文化重要涵养地、辐射国际的‘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昆玉红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枢纽的重要节点”。 (二)夯实“三区三线”,优化总体格局。一是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二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落实云南省、玉溪市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通海县域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乡镇层面落实《玉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细化的乡镇主体功能区定位:秀山街道、九龙街道、里山乡为城市化地区,河西镇、四街镇、纳古镇、杨广镇、高大乡和兴蒙乡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县域构建“一湖一区一屏;一心一轴多组团”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即杞麓湖、通海坝子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区、南部中山山体生态屏障、中心城区、城镇发展轴线。多组团:即杨广、河西-兴蒙、四街、纳古等城镇主要发展组团。 (三)区域协同,主动融入战略。一是按照“生态、宜居”要求,走绿色、集约发展道路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打造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镇推进生态城镇群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保护前提下合理科学开发,加强湖流域保护,协同构建生态城镇群。二是锚固生态空间以“一湖(杞麓湖)一山(秀山)一带(曲江)”为核心,加强治理与修复,锚固生态空间;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杞麓湖治理为核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严控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合理预测发展规模引“绿”入城,系统梳理蓝绿开敞空间,串山连田贯城,保护耕地,形成环城田园风光带,打造山水田园美丽县城。 三是塑造空间文化彰显与魅力。全县构建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空间体系,明确保护名录文化遗产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等。四是定位好城乡风貌总体形象。综合通海历史及现代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等因素,以“山-城-田-湖”的大空间格局为基础,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邦,高原湖滨生态名城”,从突出核心资源和展示城市特色的角度出发,将通海县城市设计总体形象定位为:千年礼乐故郡,毓秀山水田园城,秀山作屏、古今交融、城镇村与山川田湖和谐共生的美丽县域。 (四)合理确定中心城区。《规划》确定了中心城区范围,四至范围为:北至玉通公路—杞麓湖湖泊生态黄线,南至呈通高速公路—秀山后山沿线—里山工业园区城镇开发边界,西至通海火车站西侧呈通高速连接线,东至秀山街道行政边界,包括秀山街道城镇集中连片区域、里山工业园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区域、九龙街道集镇和通海火车站物流园片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对中心城区的用地规划功能布局进行优化。 (五)科学划定工业用地红线,确保全县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统筹全县工业发展空间,确保县域内工业用地发展空间及产业项目的落地,规划中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系统性梳理,对未来工业用地预留发展空间。在全县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定了工业用地保障线,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划定了工业用地拓展线。主要布局在里山产业园区,杨广一二三产业融合园,曲陀关产业聚集区及各乡镇(街道)部分区域等。 (六)重大项目保障。《规划》中从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民生、旅游、其他等方面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库,重点落实省级“重中之重”项目清单、市级传导重大项目、过渡期已承诺台账以及行业部门重点项目清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