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情报——通海县玉米病虫害当前发生防治情况 及防治建议


来源:通海县植保植检站 时间:2024-08-02 16:05 点击率:38打印】【关闭

 

截至2024年7月10日,通海县玉米种植面积65029亩。当前鲜食玉米生育期为苗期-成熟期不等饲料玉米生育期为灌浆根据近期通海县植保植检站测报技术人员对玉米病虫发生情况调查,当前玉米病虫害主要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虫、锈病大斑病等,主要病虫害总体中偏轻发生。

一、当前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玉米病虫害总体中偏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 54251亩次,累计防治面积165796亩次。其中:

草地贪夜蛾: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防治不到位的区域,累计发生面积21820亩次,累计防治面积69450亩次。平均百株虫量0.28头,最高百株虫量4头,平均被害株率2.04%,最高被害株率16%。全县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

玉米螟: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 8290亩次,累计防治面积 63450亩次。平均百株虫量0.04头,最高百株虫量2头,平均被害株率0.32%,最高被害株率12%。全县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

蚜虫:零星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450亩次,累计防治面积3000亩次。平均百株虫量82.36头,最高百株虫量3502全县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

锈病:中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2896亩次,累计防治面积49250亩平均病叶率0.71%、最高病叶率10.8%平均病株率2.88%、最高病株率44%。全县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 

大斑病:零星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 795亩次,累计防治面积 7000亩次。平均病叶率0.08%、最高病叶率2%平均病株率0.6%、最高病株率16%。全县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

二、后期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当前玉米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同时结合历年病虫的发生规律和近期高温高湿、阴雨寡照气候条件预计发生程度为中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病虫害主要有草地贪夜蛾、螟虫、蚜虫、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

  三、防治建议

(一)加强病情监测。(镇、街道)农科部门加强监测,认真做好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玉米病虫发生动态,科学指导大面积防治。

(二)加强宣传与培训。采用网络、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对病虫害的识别能力和防治技术水平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及时指导农户科学防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进一步提高防控效果。

(三)防治意见

针对草地贪夜蛾,持续抓好阻截防控,减轻危害损失,降低玉米主产区重发风险。强化物理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控制卵和低龄幼虫、科学用药,层层阻截,压低虫源。针对玉米螟,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放蜂治螟及灯诱、性诱、食诱等绿色防控措施,突出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针对玉米蚜虫采用播前灭茬或清茬,也可采用生物防治,选用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颗粒剂随肥沟施。针对锈病,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现流行势头,立即喷施预防,严控大面积流行危害。针对大小斑病,注重科学施肥用水,结合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实施的“一防双减”、“一喷多效”等喷施对路药剂,降低后期重发风险           

  1.草地贪夜蛾。推荐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茚虫威、氟铃脲、虫螨腈等及其复配制剂,注意交替轮换用药,每种药剂每季使用不超过2次。施药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草地贪夜蛾活动取食阶段,注意喷洒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关键部位。同时,积极开展颗粒撒施、拌土撒施等防控技术。

2.玉米螟。结合防治草地贪夜蛾,喷洒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或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与甲维盐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3.蚜虫。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

4.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在玉米心叶末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施一次。

 

   拟稿:张立松         审核:沐卫东            签发:沐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