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模范—最美家庭“相亲相爱一家人”


来源:通海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06-25 11:57 点击率:137打印】【关闭

最美家庭 纳月

纳月,出生于1977年10月,在通海县纳古中心小学任教。在工作上,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县级、镇校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会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在生活中上,她热心公益、勤俭持家,弘扬家庭美德,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她的家被评为2017年玉溪市最美家庭。

身体力行,弘扬家庭美德

 纳月老师经常说: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

她的女儿出生于2002年,由于双胎、早产、低体重属脑瘫患儿,15年来为女儿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为了医治女儿,她在单位工作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为了不被扣工资多有点医疗费)。她跟丈夫是再婚,两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丈夫毫无怨言地家里家外成了一把手,包揽了全部家务,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承担了全家的主要经济及生活。

父母更是纳月老师的支柱,女儿出生后就一直是外婆带大,现在女儿还和外婆一起睡。工作中需要外出开会或出差的时候,纳老师一星期或一个月都不用操心,因为父母在无微不至的照顾女儿。

哥嫂也总是尽心尽力帮忙照管女儿。女儿出生后一直在昆明儿童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每个月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两个星期,除了寒暑假外,每个月都是两家哥嫂轮流带去进行治疗,一治就是7年。平时女儿的小病小痛更是哥嫂带去医院看医生。女儿和舅舅、舅妈相当亲,甚至两个舅妈都是喊“妈”!侄子侄女对女儿也是爱护谦让,不让女儿受任何委曲,女儿也在全家人的爱护下,乖巧懂事。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15年的治疗和两次到北京手术,女儿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

热心公益,同情弱者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纳老师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

纳月老师一家在父母言传身教下,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他们的谦和热心一被提起,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

除了关心邻里,他们一家还热心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家人对举办的“轻松筹”等各种募捐活动经常参加,对乞讨的老人、残疾或小孩,经常会让孩子拿些零钱给他们,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心。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他们这个小家庭,经历了很多磨难的洗礼。但是在众多亲朋好友、同事邻里的帮助下,全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爱人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纳月老师“幸福生活,快乐工作”的源泉。她现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并担任年级组长,党支部纪律委员、工会主席,承担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少年宫管理等工作。她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县级、镇校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会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纳月老师感恩父母,对父母尽心尽力,对哥嫂也是无可挑剔。他们一家秉承老一辈“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家训,全家人和睦相处,家里家外不分彼此,其乐融融。

纳月老师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