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步”工作法,助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里山乡创建巩固国家卫生乡镇典型经验


来源:通海县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时间:2024-04-25 00:00 点击率:0打印】【关闭

里山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乡,位于通海县城东南,距县城5公里。全乡总面积100.01平方公里,共有6个村(社区),44个村(居)民小组。全乡总人口8961人,少数民族人口4640人,占总人口的51.8%。近年来,里山乡始终坚持以打造人民满意、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深入实施美丽乡镇建设,2022年,里山乡被评为省级绿美乡镇,芭蕉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乡村,五山村挂牌首个云南盆景村,今年以来,里山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围绕国卫创建目标,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实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各级爱卫部门关于爱国卫生运动以及环境整治要求和部署,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力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

一、补短板强弱项,环境整治筑牢创建工作的基础保障

结合里山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投入资金158万元,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累计参与创卫1万余人次,对照问题清单逐项销号,坚决打赢创卫攻坚战。一是全面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以集镇建成区为核心,以五山村和芭蕉村为重点,围绕245国道、集镇主干道、背街背巷、门前屋后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公共空间全面清理,拆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100多处,清理卫生死角30余处,清理垃圾400余吨,规范电线网线300余米,整治店外经营20余户,拆除不规范店招店牌20余块,规划停车位2200余米,其中施划机动车停车位300多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00多个。二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对全乡范围内各类企业环保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整改,并开展回头,确保问题不反弹。积极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帮助划定声功能区,明确禁鸣区;进一步完善集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设立警示标识,规范管理要求,科学开展水源地监测工作,水质达标率达100%;全面开展库南河(里山段)清河行动,清理河道、沟渠91公里,清除杂物垃圾、淤泥57.6吨;积极协调省市有关部门支持集镇大营片区污水管网铺设,目前已完成可研和初设;集镇区设置生活垃圾分类亭5个,教育引导公众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三是积极推进配套功能完善。新建健康主题公园27000平方米,清理平整大营片区小广场2个,优化健康步道环境590米;清填修复破损坑塘路面50余处,明沟(渠)加盖300余米,重新铺设中小路路面500余米,彻底改变近20年坑塘积水路面,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因地制宜实施五小工程建设,栽植清香、玫瑰等观赏性苗木5000余株,铺设草坪800余平方米,在245国道、中小路、芭蕉、五山等重点区域安装路灯130盏、修复28盏。

二、严标准盯细节,行业管理明晰创建工作的行动指南

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对标找差,标本兼治,坚决打赢创卫重点战。一是严格六小行业管理。在县级主管部门指导下,联合组织乡食安办、派出所、区域办、规环中心等专业力量,对辖区的六小行业逐户进行规范化整改,从证照资格、店容店貌、食品卫生、越店经营、乱摆乱放等方面开展集中整治,督促完善手续,配备有关设施,签订门前四包、门内达标责任状500余份,发放监督意见书31份,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营造规范有序经营环境,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事故。二是全面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认真贯彻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坚持突击与经常、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药械与化学药品、消杀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新增毒饵站45个、悬挂诱蝇灯25个,完善三防设施餐饮经营户12户,通过综合防治,鼠 、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三是集中整治农贸市场。按照市场管理要求完善公共厕所、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修复市场破损场地2304平方米。积极探索人性化治理模式,合理布局经营分区,重点点位加强巡查监管频次,增配保洁人员,有效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经过整治改造,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的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无序状况彻底消除,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聚人心促自觉,宣传教育形成创建工作的广泛共识

以创卫为抓手,坚持做好实事、凝聚人心,不断提升居民卫生习惯和管理规范,坚决打赢创卫引导战。一是宣传教育出实效。加强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宣传,在乡镇各道路口、醒目位置等处设置创卫公益宣传广告,在重要地段围墙、建筑外立面等粉刷悬挂创卫宣传标语和宣传画80余幅。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五山腔传唱、彝族歌舞演出、彝语宣讲等形式,不断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对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的知晓率。结合里山乡大黑冲村彝族特色非遗项目五山腔制作视频号、语音广播,通过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方式宣传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乡情乡味更加浓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坚持以健康教育增强全乡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举办健康教育讲座8期,播放健康教育专题视频材料11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4块并定期更换,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控烟宣传,积极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二是星级创建添活力。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里山乡分别制定了《里山乡星级美丽庭院评比办法》《里山乡健康家庭星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里山乡餐饮服务星级单位评定方案》等,通过评定星级等级、挂牌表彰、政策奖励等,通过典型引路打造里山独特的星级示范引领,引导全乡更多群众、单位主动参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同时积极打造健康家庭、健康企业、健康村等健康细胞9个。三是志愿服务成常态。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志愿服务有组织、有计划、有阵地,保证志愿服务常态长效。组建青年宣传小分队,进家入户发放《里山乡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倡议书》2000余份,并与辖区群众、商户签订门前四包和门内达标管理责任书500余份;发动100多名志愿者投入到路面清扫、秩序管控、铲除小广告等志愿服务工作中,先后开展志愿活动50余次,带动全乡上下形成人人主动,积极参与创卫的高度自觉。

四、明职责强保障,组织领导凝聚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整合全乡力量,推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尽其责,坚决打赢创卫全面战。一是健全组织体系。里山乡自申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乡政府目标管理,成立了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各领域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院、学校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创建工作。对照评价指标,成立了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的八个迎检组,对照迎检板块、迎检点位、迎检台账资料细化责任分工,落细落实工作责任,先后召开动员大会、专项整治推进会、技术指导问题反馈会、调度会等会议30余次。去年4月份以来,里山乡全面打响创卫攻坚战,八个迎检组坚持分管领导每天调度,主要领导三天一调度,就每天工作推进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专班人员具体抓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国家卫生乡镇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对照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任务分解,常态化落实网格化包保责任和点位包保责任,规范《村规民约》,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和网格包保、点位包保制度在创卫过程中的运用,细化工作责任,确保人人有责、个个担责。同时,结合里山实际,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能职责、垃圾清运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畅通爱国卫生建议和投诉渠道,用制度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倡导一线工作法,从乡主要领导到村组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宣传员,每日以督查发现问题,以难题会办解决问题,确保硬件设施快完善,卫生保洁无死角,软件资料上水平。积极与县市场监管、疾控中心、城管、交警大队等单位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推进行业管理上水平,做到面上工作有统筹,重点工作有保障,专业工作有力量。三是强化督查考核。乡爱卫办建立日通报、周小结的督导制度,对创建重点工作、市县反馈问题以及自检自查交办问题跟进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对照问题清单抓整改。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影响创建进度和创建成果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由乡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形成倒逼压力。同时,成立里山乡银发纠察小分队,由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督查监督,确保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四是制定长效机制。结合现有实际,制定《里山乡创建国家卫生乡镇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围绕七大类指标要求,细化长效维护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畅通监督渠道,确保创建国家卫生乡镇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并不断扩大。

通过国家卫生乡镇的创建,里山乡卫生水平、环境面貌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但是对照标准要求、对照先进标杆、对照群众期盼,仍存在不足和短板。下一步里山乡将继续尽责尽力抓实抓好工作,补短板、促提升、抓长效,推进里山卫生环境、基础配套和管理能力再上新的台阶,切实提升全乡人民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