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平凡岗位谱写忠诚


来源:通海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10-19 14:48 点击率:165打印】【关闭

1.jpg

特别策划:通海县公安局“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系列人物报道 NO.3

 2.bmp

 

 

张宏:平凡岗位谱写忠诚

 

 

人物档案:张宏,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9年参加工作,通海县公安局河西派出所民警。

 

 

 

 

盯牢重点人群  织密管控网络

 

各类特殊人群的管控,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家营社区目前登记在册的管控对象有名,总数不算多,但是仅精神病就有名,其中3名是重性精神病人,这个比例在全县来讲都是高的。

眼看十九大召开在即,如何管好这些人,确保他们不闹出事,张宏花了不少心思。他跟所有的管控对象逐一进见面,详细了解他们的现实状况,并多次与家属沟通交流、互留电话,便于时时了解情况。他还加强与村组干部的联系,与村组干部一起将管控责任包到个人,将重点人群管控网络进一步密织。

9月25日,张宏从解家营六组路过时,有群众向他反映:连接几天晚上,附近的房子都有玻璃被人砸坏,村民互相怀疑,闹得人心惶惶。得知此事后,张宏没有耽搁,立即着手进行了调查。经过走访村民、询问“信息员”,可以确定砸玻璃的是六组的精神病人沈某。当晚张宏便来到沈某家中,沈某的丈夫李某表示,沈某最近几天确实有病情加重的现象,但是儿子不同意送医,自己一个人想要送医是有心无力,希望张宏能帮助送治。第二天,张宏找到了村委会治保会,让治保会的同志搭把手将沈某送到医院治疗,治保会的成员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但是当张宏与治保会成员来到沈某家时,沈某已经跑的不知踪影。经过几个小时的寻找,终于在秀山街道找到沈某,但是沈某的大儿子一直不支持送治。张宏只得先将病人送回家中,自己也跟着一起到了沈家,向沈某的老公、两个儿子分析了沈某不送治存在的隐患。做了几小时的思想工作,其家人终于全部同意送治。送治过程中,沈某并不配合,张宏想方设法引开其注意力使其安静。折腾了七八个小时,终于将沈某送往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及时消除了辖区治安隐患。

 

  

管住危险物品  消除安全隐患

 

张宏常说:“人要管得住,阵地也要控得牢,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社区民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辖区的出租房、物流寄递、特种行业场所,张宏心里有本清晰的小账。为了将这些阵地控制住,他不但物建了大量信息耳目,而且最近更是一遍又一遍的去跑,目的只有一个――确保这些地方不出问题。

因生产需要,辖区内的一个铸锻厂储存有大量的乙炔,一个压霸瓦厂存放有盐酸,这两处就成了张宏工作的重点对象。为了管好这些易制爆等危险化学品,张宏每周坚持对两个厂房进行安全检查,督促负责人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使用制度,与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要求负责人与分管这些化学品的工作人员及使用人员签订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同时在每周检查的基础上采取不定时抽查。面对张宏频繁的检查,起初工作人员均带有抵触情绪,拉着脸对张宏,随着张宏检查的次数增多,而且每次都是一样的认真细致,不漏过一丝隐患,慢慢的工作人员也开始认真对待,对化学物品严格地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和使用。现在张宏依旧每周开展检查,但不同的是,工作人员态度变了,主动与张宏分析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隐患,与张宏一起商讨整改措施,对化学物品的管理和使用都更规范了。

 

 

发动群防群治  筑牢安全防线

 

我们常讲“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想做好治安防控,光靠警察的力量是不够的,张宏在成为解家营的社区民警以后,就一直想方设法推动解家营的治保会建设。在其不断游说下,解家营名存实亡的治保会又重新建立了起来。没有人怎么办,那就说服村三委的工作人员,让其先主动加入进来,再带动身边的人行动起来;没有装备怎么办,在张宏的努力下,通过“镇上给一点、县局拨一点、村上补不足”,解家营的治保会统一了服装,置办了全套防护装备。

为了促使治保会开展的工作扎实有效,每次治保会开展巡逻,张宏总会抽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开展工作。巡逻中,张宏就将一些易发生盗抢等违法犯罪现象的部位一一指出,让大家在重点节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进行巡逻;同时,在巡逻过程中,就将如何盘查可疑车辆、可疑人员,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等知识一一传授给治保会成员。治保会巡逻成为常态化,进一步筑牢了社区防控体系,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自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以来,张宏立足本职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中,先后指导治保会开展巡逻20余次,召开警情通报会9次,对辖区的学校、企业、行业场所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检查80余次,进行缉枪治爆、禁毒、预防网络诈骗等法制宣传8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余次,成功送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人,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