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猪肉怎么卖?”“挂面啥价格?”最近,竹岛街道文昌社区的居民们多了个好去处——“人民供销社”里人头攒动,货架上米面粮油、鲜肉鸡蛋摆得满满当当,叔叔阿姨们边挑边聊,热闹得像赶大集。 “以前买农村的产品要么跑远路,要么担心价格不实在。现在供销社开在家门口,价格实惠,商品安全还有保障,惠民又利民,感觉是真的不错。”文昌社区居民李彩云兴奋地说道。 要说这供销社最让人青睐的,当属“双保险”的好品质。威海供销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金波笑着解释:“咱卖的跑山鸡蛋,先看养殖基地的检测报告,到了店里还得送第三方再检一次,俩报告都合格才敢摆上货架。” 更贴心的是,这里的商品带着溯源码,手机一扫就能看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居民刘女士拿着刚买的面粉直点头:“以前在外头买东西,总担心价格虚、质量没谱。现在供销社开在家门口,买得放心,吃着也踏实!” 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更让大伙儿觉得方便。“在微信群或抖音下单,啥时候有空啥时候来提货,不用排队等快递。”社区工作站站长杜一秀正给居民演示核销流程,“参与志愿服务攒的信用积分也能派上用场,换桶酱油或者用折扣价买袋大米,实惠得很!” 这不,居民李大姨提着刚兑换的面酱乐滋滋地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攒的积分,今儿直接兑了东西,既为社区出了力,自己也得着实惠,这供销社真是办到咱心坎里了!” 从当年保障物资供应的老记忆,到如今扎根社区的便民点,这家门口的供销社可不只是卖东西这么简单。它通过“平价、优质、放心”的商品和服务,把居民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都调动了起来。 竹岛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是引入优质资源、深耕民生服务的扎实一步,更是以社区运营为支点,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赋能’。”这一来一回的“服务惠民”和“治理增效”,正慢慢绘出一幅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社区新图景。 下次路过,不妨进来转转——说不定就有你需要的实惠好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