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大修焕然一新的秀山古建筑群即将亮相!


来源:通海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11-10 17:44 点击率:367打印】【关闭

秀 山

秀山,历史上,云南的“四大名山”之一,山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宋、元、明、清四朝的八个古建筑群,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又因秀山公园内保存大量元、明、清时期的碑刻、匾联而被誉为“匾山联海”。历史上,秀山曾经历地震、文革等自然、人为的破坏,最终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修复保护。

2006年,秀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对秀山古建筑群进行一次全面、专业的大修开始提上通海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从2012年起,一个庞大的、接力跑式的修缮方案开始得以实施。五年后,这场大修已经接近尾声,秀山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

争取国家省市资金7000余万元

 秀山古建筑群大规模的修缮保护从201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成立了秀山文庙风貌协调区建设指挥部,请清华大学做了保护规划方案,根据方案,通海逐年向上级申报维修资金。五年的时间,通海县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800余万元,国家、省文物局资金6000余万元,市级资金1000余万元。通海县旅游发展局局长赵之华说,这样巨额的修缮资金在1949年后秀山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长期以来,群众对旅游部门都有一种误解,认为旅游就是利用文物来获取经济利益,不知道旅游部门还承担着保护维修的责任。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谁主管、谁负责保护和维修的原则,修缮保护秀山古建筑群的责任落在了通海县旅游发展局。

赵之华说,秀山古建筑群是通海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通海的一个地标建筑,代表了通海的一种独特文化,同时秀山也是通海一个重要旅游景区,秀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和维修,作为职能部门责无旁贷。

四个朝代有四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专家称秀山是“古建筑博物馆”,是因为秀山保留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风格独特,在全省全国来说,这类古建筑群也不多见。这就带来了保护上的难度。维修方案必须按朝代来制定,要按不同的建筑风格来做设计方案。方案做好后还要报送国家文物局,请有资质的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后才能维修,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文物保护的甲级资质才能施工。


涌金寺古柏阁是云南仅有的两处宋代古建筑之一,国家、省级专家看了古柏阁后,将它称为云南地方古建筑的“鼻祖”,体现了宋代营造法式风格,不用一颗钉子,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元代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在普光寺,明代的集中在玉皇阁,清代的建筑则更多。

涌金寺是秀山古建筑精华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东边侧门,本来只是一道不起眼的小门,这次按一定的标准修复。记者从这道侧门进入寺院,走廊内工人正在进行彩绘,开工前工人已经拓出彩绘的原貌,现在要按原样恢复。院中的花台、花池是用混凝土浇筑的,要全部换成青砖。天井地砖有大面积沉陷的,要全部填平,再铺青砖。


秀山历史文化公园管委会副主任管家宏介绍说,涌金寺的围墙是一个维修重点。有的墙体由于地基沉降、排水不畅等因素,出现裂纹,最长的一道有0.2米,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这次保护维修,完全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材料不用砖石、空心砖,全部用传统的土基,涌金寺全部围墙都维修过。

 记者发现,此次秀山古建筑群大修,设计方和施工方都做到了无微不至,比如PVC管,一直作为寺院电线的连通管道,但它本身属于易燃品,为了能达到防火标准,这次改换成铁管。古柏阁的保护也做到了精益求精,楼板部分腐朽,全部更换,阁前挡墙部分向外倾斜,有倒塌的危险,这次维修,施工方将挡墙一拆到底,全部重砌,同时还修复了台阶和围栏,古柏阁前焕然一新。

景区旅游设施在大修中得以改造提升

 这次大修,还有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就是解决了秀山景区内的地质灾害治理问题。在涌金寺山门前,记者看到,地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沉陷,挡墙开裂,裂纹明显。管家宏说,这种存在地质灾害的点一共有三个,除了涌金寺还有清凉台和三元宫。过去通海县旅游发展局一直希望排除这三个灾害隐患,但都无法申请足够资金。今年,申请到国家文物局地基加固专项资金800多万元,问题可以解决了,工程将在年内动工。

在保护秀山古建筑群的同时,一些技术防范措施也得以应用。秀山公园景区配置了消防、防雷、监控系统,在我市是第一家。目前公园内正在做智慧景区建设,内容包括网上订票、门禁系统、语音导览以及核心景区道路、院落的Wi-Fi覆盖等。


作为云南的四大名山之一,秀山可以保护的文物、文化名目繁多,亭台楼阁、名木古树、花桩盆景的保护已经初步完成,匾联文化的保护又成了通海县旅游发展局工作的一个重点。

 管家宏介绍说,目前局里正委托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具有国家最高资质)做秀山匾联的修复、展陈设计方案,秀山匾联博物馆也开始筹建,馆址初步定在秀山的清凉台,今年完成设计方案,明年内建成。

 秀山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是独一无二的。下一步,在秀山古建筑群大修完工后,通海县还将重点挖掘、打造秀山的独特文化,“三王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三王”即跟通海古代历史息息相关的滇王庄蹻、  町国国王毋波和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通海县委、县政府将原来在町王庙办公的县老干部局迁走,塑起了“三王像”及再现通海历史的青铜浮雕。

 赵之华说,秀山公园的町王庙可以打造“三王文化”。下一步,通海旅游还将推出“通海——大理国帝王的摇篮”这样豪迈的广告宣传。


                                                                                                                                    来源:在玉溪

                                                                                                                                    通海县旅游发展局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