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文化的游秀山?带上这条微信去吧


来源:通海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01-26 10:30 点击率:741打印】【关闭

 

 

如何有文化的游秀山?带上这条微信去吧

             秀山之美是什么呢?

文人说:秀山之美在于她的文化底蕴、匾山联海......;

游客说:秀山之美在于她的玲珑小巧、四季碧翠......;

而与小编来说,秀山之美,在于每次游览,都能从遍及全山光彩照人的匾联碑碣里,读出她不一样的韵味!

  有人把秀山称为一座山林诗苑,有“匾山联海”之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为一体。数以百计的历代名人牌匾碑刻使游人目不暇接。

  不知道你们是否也和小编一样,游完秀山,必要感慨一声:“自己好没文化!”那么,怎么更有文化的游秀山?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涨姿势吧~

匾如青山矗立      联如湖海泛波  无额不匾

 

 

到此飘然欲飞去

 

 

江宏道题书,钟岳代笔。

 

 

 

 

 

 

 



松竹陋春     朱熹题

 

 

 

 


 

佛谷云深  —许弘勋题书

 

 

 

 

 

 

 

 


 



 

湖山烟雨     ——江宏道题,钟岳代笔。

 

 

 

 

 

 

 

 

 

 

                                                                                                                                                       高开洞庭野

 

 

 

 

 

 

 

 


 

无楣不联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1

950年张维权遗稿,张恩浩、张恩渤书,悬于秀山涌金寺古柏阁



 





松翠时相引

梨红不肯凋

——阚祯兆题秀山清凉台



 

银汉无声城不夜

天风吹月海初潮

——沈泳题秀山普光寺

 

 

 

 

 

 

 

 

 

 

 

无壁不诗

夏日访通海,通海一长湖。四周青山绕,流水洞中输。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壶。此地文物盛,花桩百样殊。幽人养兰芷,留有数千株。手工艺术巧,百货畅无虞。

——1962年盛夏,77岁高龄的朱德,在通海视察时写下了诗文,现刊刻于登瀛桥东的石壁上。










 

 

       通海江川湖水清,与君连日镜中行。孤山一点冲烟小,何羡霞标挂赤城。海鳖江蟹四时供,水蓼山花月月红。自是人生不寻乐,莼鲈何必羡江东?

——杨升庵《自通海之澂江赠缪碌溪》,现悬于秀山逋翁亭窗棂上

秀山,历经数代文人雅士、得道高僧、名流官宦的踏寻相访,他们或建亭台寺院于山中,或寄情山林题咏诗赋于其上,陶醉其间,唱和应答,使秀山可谓无楼不匾、无楹不联、无壁不诗。

  秀山仅2007年以前保存下来的诗、联、匾大致150块,秀山也是世界上对联最多的公园。这些匾联碑刻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气势不凡。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宝藏匾”,清乾隆年间淡墨探花王文治的“寄亭诗碑”,一介布衣张恩浩的回文联和临安知府李世楷的百字长联至今仍熠熠生辉。

  徜徉流连于秀山的草木藤萝中,吟赏回味于山林匾山联海中,是一次对传统文化、山水文章的吟赏与巡礼,也是一次对自然与人生的思索与漫步。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秀山之行,真可谓:“秀色可餐,诗文饱腹。”


通海县旅游发展局                   

20181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