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3日至16日,第三届(中国·玉溪)中华诗人节在玉溪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齐聚玉溪,用诗词唱响新时代的豪迈之音。印于中华诗人节纪念品、工作证上的专属印章,因其大气、俊逸、豪爽之感,引起了各界人士关注。这枚印章就出自通海县篆刻爱好者杨景然之手。  1998年,通海二中开设第一届特长班,自小爱好美术的杨景然加入特长班,专心学习画画。其间,杨景然偶然通过电视上的《美术星空》栏目认识了篆刻。“《美术星空》展示的各种各样的印章,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认识篆刻,了解篆刻,学习篆刻,爱上篆刻。”杨景然介绍,自那之后,他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篆刻。
因身处小城,信息相对闭塞,杨景然辗转多地才买到几本关于篆刻的书籍和简单的工具,其中一本《五体字典》被他保存至今。杨景然说:“每每要刻印图章时,我就会翻出《五体字典》,查询篆书的写法,并对比五种字体,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史。”看着书和电视,杨景然用简单的工具,摸索着开始了篆刻。
步入社会,杨景然成了一名驾校教练,没能从事与篆刻有关的职业,十余年没有碰刻刀,爱好被压在心底。近两年,有了空闲时间的杨景然重新拿起刻刀,追求自己的篆刻艺术之梦,到今年篆刻中华诗人节专属印章时,他已篆刻了数百枚印章。
最近,杨景然在刻一组二十四节气的印章,他的目标是做一本印章图册。他说:“其实不管是书画、篆刻,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心灵的表达方式,更重要也更难得的是一直坚持下去。”
采访过程中,最让记者惊叹的是杨景然对篆刻艺术的痴迷。他告诉记者,工作空闲时,他会从衣袋里掏出印石、刻刀“划上几刀”。他不在乎结果,只享受过程,自娱自乐,若是能出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当然是最好的,若是不能,他也不着急。 
为了追求字中的神气和朝气、气韵和气象,杨景然常常读书读帖,研习名家技法,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他说:“篆刻的内容、结构、笔画直接影响印面效果,笔画太多太少都不好安排,每刻一枚章都要像写文章一样先构思,想好了才能下刀。有时候刻半天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我就会磨掉刀痕,从头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