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教育体育局课后服务实施工作解读


来源:通海县教育体育局 时间:2024-02-26 09:18 点击率:161打印】【关闭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相关要求,解决家长接送学生困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增强通海县教育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课后服务的开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作业辅导问题和家长实际困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填补学生课外教育空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海县自2021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免费实施,经过两年多的试行优化,将于2024年春季学期实行财政补贴和适当收费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现将通海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告知如下:

实施依据

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教发〔2020〕76号)、《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云发改价格〔2022〕19号)、《关于继续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云发改价格〔2023〕47 号)、《玉溪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玉办发〔2021〕14号)、《关于玉溪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玉发改价费〔2022〕28号)、通海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收支管理暂行办法》(教体联发〔2023〕11号)、《关于通海县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8号)文件精神

开展课后服务的背景

2017 年 2 月 24 日,基于“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迟”等难题,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为什么要参与课后服务?

减轻家长的压力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学生的后顾之忧,减轻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

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通过参与课后服务,由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既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又可以减轻家长作业监督和辅导的负担。同时,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培养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化全面发展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服务原则

1.坚持自愿选择原则。课后服务应充分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必须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以任何方式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

2.坚持公益惠民原则。课后服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根据课后服务的性质、内容,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等方式筹措课后服务经费,接受教体局、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监督。

3.坚持服务公开原则。各学校将学校课后服务方案上交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并通过家长委员会、学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主动公开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措施、收费标准等,广泛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

4.坚持安全实效原则。课后服务应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学校安全保障主体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以丰富学习生活,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为宗旨,科学合理确立服务内容,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服务时间

 

根据“双减”工作要求,按“5+2”模式提供课后服务,即每周按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5天开展,每天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

服务内容

推行“1+N”课后服务模式

“1”是开展作业辅导类服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不组织学科性集中教学或上新课。

“N”是开展科普、体育、美育、劳动类等兴趣活动或社团拓展类活动主要安排科普、体育、美育、劳动、阅读活动,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拓展训练等

服务人员

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职工承担。校内课后服务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需要的,由县教育体育局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供学校选择,并建立评估监督管理退出机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校内从事宣传、招生等有关商业行为。鼓励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少年宫、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参与。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机构的专业优势,共同做好课后服务,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体系。同时要广泛动员退休有特长教师、有特长的志愿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学生及社会热心人士等作为志愿者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不断提升和完善服务水平。

服务收费

根据《关于通海县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8号)规定,由学校自行提供的课后服务,并确需收取费用的,按照服务性收费进行管理。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通海县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上限为:400 元/生·学期。以上标准为最高收费标准,下浮不限。各学校可在政府最高限价范围内,根据课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基本类和特色类等情况,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确定具体收费标准。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范围:农村脱贫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边缘易致贫户学生、突发重大困难户学生、工会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学生、城镇低保学生、“玉溪好人通海好人”家庭经济困难户学生、伤残军人户学生等。

服务公示

严格落实课后服务收费公示制度。各类学校在醒目位置,通过微信群、宣传栏、公示牌、LED屏等形式,向社会公示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相关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通海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2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