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沧桑,古刹钟鸣,匾山联海,文化深厚,琳琅满目的匾联构成了通海秀山独特的文化景观,也是我们溯源家乡历史,赓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众多的楹联与历史上清官廉吏、仁人志士紧密相连,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洁文化故事,流芳百世,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代贤臣缪宗周的故事。 来到涌金寺大雄殿,殿前悬挂一副名联:欲识名山雄乐国 重看古刹甲南隅。上款为明万历丁丑碌溪缪宗周题书,下款为清乾隆辛丑裔孙维雍重新。题书时间为1577年,重新时间为1781年,相距近200年。联语大意是:想要认识名山雄踞于欢乐土地之上;再次登上高峰,看这涌金寺不愧为滇南之冠。  缪宗周,字碌溪,云南通海城阚家巷人,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因卷入嘉靖帝“议大礼”的政治风波中而遭遇廷杖。缪宗周虽遭廷杖,却没致死或致残,也没有遭到贬官或流放。然而才过一年,不畏强权、勇于直谏的缪宗周再次惹恼了嘉靖帝。嘉靖四年四月,户部主事缪宗周上书:“顷臣监收税,窃见九门守视内官,每门增至十余人,轮收钱钞,竞为朘削,行旅苦之。乞查汰额外滥增宂员,而置一二贪刻最著者于法,以塞人怨。” 在明代,全国的税收由户部负责,但皇帝不放心,又派出宦官进行监督。缪宗周在上书中所说的“九门”即京城九门,也由宦官把守,负责征税。宦官征来的税收除一部分自己截留外,大部分还得留给皇帝挥霍,这些人是皇帝的亲信,直接为皇帝服务。缪宗周的这番言论恰好戳到了嘉靖皇帝的痛处,也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宦官势力。嘉靖六年(1527年),缪宗周被贬到广西郁林州任州判。 在地方为官的缪宗周勤政爱民。调任江西泰和知县的缪宗周,志书上说他“甫任八月,政声赫异”。后来在湖北夷陵州任知州,死后入名宦祠;在四川松潘兵备道副使任上,志书上称他能“荡平番寇”;在四川右布政任上,志书上也给了他极高的评价,称他“厘剔中外,风纪肃然。”嘉靖十三年,他出任河北冀州知州,农业生产搞上去了,州府有了一万三千石的积粮。次年发生饥荒,他就用州里的积粮赈济灾民,让很多人活了下来,志书上赞扬他“莅事敏通”。 据史料可考,缪宗周“历官十四任”。经过四十多年宦海沉浮的缪宗周看清人情世态,以致朝廷要他出任浙江左布政也被他谢绝了,辞官回乡颐养天年,活到了85岁。天启《滇志》上说他致仕之后“绝迹公庭,清约如寒士。” 坚守初心,出则公为天下,入则独善其身,不图功名利禄,只留清白和美谈在人间。这或许就是缪宗周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