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海县市场监管总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行党委领导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按照《通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的目标任务,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市场监管新举措。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打假治劣、商标广告、消费维权等重点工作,努力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严格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 一、加强组织保障,保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是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分局、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主要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制定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法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完善具体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法治建设工作安排,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学法年度计划,将法治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考核、同落实。四是及时组织召开党委会、局长办公会、业务会议,研究解决法治建设有关重大问题,确保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强化宣传引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宣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增强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意识。一是利用开展“3·15”“6.26”“全国质量安全月” 特种设备、打击非法集资宣传、知识产权、计量日、科技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集中宣传宣传活动之机,广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禁毒、微企政策、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安全、年报、电信诈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发放发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现场受理消费者咨询2000多人次。二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寨、进小区、进农户等活动,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经营者和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三是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全国法宣在线学习70人全部合格;参加国家网络知识学习培训50学时70人;市场监管基层干部执法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25人;司法系统组织的执法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70人。 三、强化学习宣传培训,提高执法行为能力 (一)开展执法人员培训。一是加大对一线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积极参加省市局举办的依法行政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2期,累计参加培训人数达140人次,参加省市局培训20余次,累计参加培训人数100余人次。 (二)开展规范性文件和权责清单清理。依据上级的相关权责清单和现行法律、法规分门别类的进行归类清理,清理调整权责清单共1751项(行政许可13项、行政处罚1561项、行政检查77项、行政强制54项、行政确认5项、行政奖励5项、行政裁决2项、其他类29项)。二是开展案卷质量评查工作,组织人员对今年的行政执法案卷,主要从案件的受理、行政处罚程序、法定时限、落实四项制度和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检查。 (三)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执法公示方面:把我局的所有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各类平台公示。截至2024年11月,129件通过一般程序办结的案件已全部完成公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方面:对重大执法决定开展法制审核,坚决杜绝乱作为行为。2024年共计经法制审核的案件共计129件,实现一案一审。执法全过程记录方面:通过图片、视频、笔录等方式,对所有执法过程实行全程记录。 (四)加强执法人员管理。我局现有符合办理行政执法证人员61人;现共计持有执法证人员60人。我局还建立了执法证动态登记管理台账加强了对执法证的管理。 四、强化依法治理,提升监管效能 (一)坚持改革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以实绩实效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企业及“四上”企业培育显成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完成注销便利化改革,整合许可服务事项归集办理。通过登记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实有市场经营主体43505户,较2023年底净增1726户。2024年以来办理“个转企”转型升级为企业35户。截至11月底,全县实有“四上”企业231户,较2023年新增31户,退出10户,净增21户。231户“四上”企业中规上工业97户、限额以上批发业71户、零售业21户、住宿业4户、餐饮业2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3户,规上服务业13户。 二是为企服务有感有度。扎实推进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定28项计划抽查方案,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要求,确保监管公平有序。截至目前,执行上级下发任务105个,本级制定方案28个,共检查市场主体1147户。 三是餐饮营业额稳步增长。全县2024年限额以下餐饮样本单位11户,3季度完成营业额120.8万元,同比增长39%。限额以上餐饮单位10户(1户停产),1-10月累计完成营业额7373.3万元,累计同比增长10.1%。 (二)贯彻服务发展新理念,勇于守正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我县现有65家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二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逐步提升。截至目前,通海县获得专利授权80件,发明专利有效量57件。商标申请458件,注册商标233件,注册商标有效量稳步提升,商标注册有效量318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4年全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6件,积极指导我县5家企业参加云南省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申报工作。三是落实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累计上报354项标准,涵盖410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39个,行业标准10个,地方标准5个,企业标准299个。 (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守住“三品一特”安全底线。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立体宣传机制和分级培训机制,召开培训会1次,共6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2期,共400余参加培训。开展中秋节前月饼生产加工单位约谈会,共45人参会。开展面条企业约谈会,共15人参会。按照“四个最严”要求,突出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和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管,扎实开展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学校食堂“明厨亮灶”100%全覆盖。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对高风险食品的抽检频次,提高监管科学性、靶向性,截至目前完成1108余批次抽检任务。 2.强化药械化妆品安全监管。一是加强“两品一械”领域监管,排查化解风险隐患。立案查处药械化案件35件,结案35件。二是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执业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管理。三是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加强行刑衔接,联合县公安局开展执法检查7次,查获涉嫌销售假药的案件2起。对涉嫌销售假药的2起案件移送通海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对通海县检察院移送的不予起诉的2起销售假药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四是开展药械化抽检,抽检药品23批次,医疗器械3批次,化妆品8批次,未收到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五是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7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168例,化妆品不良反应上报41例,药物滥用上报2例。超额完成市局对我县“两品一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的考核指标。 3.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对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7家完成全覆盖检查。强化生产流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结果处理力度。截至目前,我县抽查相关产品124批次,其中生产领域92批次,流通领域32批次。其中省抽104批次,市抽20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98%。 4.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全覆盖。持续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工程三年计划”的工作及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燃气电梯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消除。2024年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76家次,填写《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记录》376份,检查特种设备2035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42份,办理特种设备开工告知145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181份,查封大型游乐设施海盗船1台。 (四)着力推进监管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截至目前,我局共办结129件一般程序案件,涉及货值金额31.6万余元,累计罚没金额47.1万余元,其中,食药类78件、产品质量类20件、消保类23件、商标广告8件。2024年截至目前,通海县市场监管局“全国12315平台”及其他来访、来电等投诉举报920件,其中受理办结投诉571件,核查举报271件,立案46件。投诉争议金额21.4042万元,挽回金额3.9197万元。 五、特色亮点工作 (一)提升市场监管政务服务质效,率先设立“市场经营主体服务直通点”。全市首家率先在通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通海县支行、中国电信通海分公司网点设立“市场经营主体服务直通点”。依托云南省市场监管网上办事大厅平台,“直通点”可免费帮助个体工商户、企业通过网上“云南省市场监管网上办事大厅”或微信小程序申请设立、变更、注销、年报等服务,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经营主体提质增量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4年10月,“直通点”已办理市场主体相关业务1400余户次。 (二)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服务保障民生。关注民生领域,持续开展“名邦食安,你点我查”行动,对辖区食品经营户、化妆品等监管业态进行检查,通过视频直录等形式,播放专题动态,引导从业者“举一反三”,自行整改;引导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支持参与市场监管,推动社会共治。2024年共播放17期视频。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 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中,还存在现有的办案设备严重不足,且老旧、损坏无法修复,因而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的开展。机构不健全,我局在实行综合执法后至今,无内设法制机构,对案件核审,以及应诉和相关法制核审工作的开展不利。具备专业知识的法制人员短缺。行政处罚权回归后,因中断时间较长,加之基层人员流动较大,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行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局工作的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相关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我局行政执法装备。加大对工作的内部监督机制,纠正和避免行政执法中不合法、不合规行为,减少错案的发生,降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发生率、败诉率,使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通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11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