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铺村位于建水与通海两县交界之处,距离县城及乡政府12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有396户1371人,设1个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村民人均收入为13661元,经济发展主要以蔬菜、烤烟种植为主,外出务工为辅。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中铺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照上级党委的要求,通过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以新的高度、新的思路、新的内容,积极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将中铺村建设成为山水更加秀丽、人文更加丰富、生活更加幸福的村庄。 强化党建引领,建设党员干部主力军。一是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管好用活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做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当乡村振兴“急先锋”;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借助干部规划家乡契机,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踏勘等方式邀请本地乡贤、在外公职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中铺村通过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各项管理机制、落实党员包保联系责任、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大力开展党员带头清垃圾拆危房、带头护环境常保洁活动,建立“村民门前三包、党员包户、组干部包片”的网格化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党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 强化党建引领,构筑基层战斗堡垒。一是定期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回头看。村党总支着力从“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突出”六个方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回头看,同时借助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齐班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党支部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先锋队。二是大力整顿基层党支部建设。中铺村紧跟中央、省市县委领导,积极开展整顿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工作,坚持把中铺村党支部做大做强,确保能够成为党的先锋堡垒,能够担起新时期发展的各项责任。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产业振兴基础。一是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积极探索“党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基地+公司”模式,以“三产融合+旅游”为抓手,引进通海县清泉进出口有限公司打造“乡村经济振兴”立体种养和旅游景观项目,鼓励采取“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开展。目前,中铺一组已流转320亩土地种植“蜜李秋香”李子树320亩,2025年预计规模达到2000亩;种植细黄姜80亩,2025年规模达到2000亩,后期将探索打造旅游观光项目,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老、农业+文化传承等新业态;中铺二组引进种植柑橘200亩,有机食品番茄种植2亩,下一步将引进柑橘种植大户到中铺村发展种植,村组集体用土地租赁方式入股分红等形式,进一步探索柑橘产业发展路径,逐步形成柑橘产业规模化种植。二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重拾茶马古道,打造乡村旅游。为了充分挖掘和发展本土文化,保留历史赋予的气息,将利用中铺村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地理优势,同时充分挖掘古驿道(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优势,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把开展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打造有历史韵味、可休闲观光的特色旅游景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强化党建引领,培育乡风文明。以村文化宣传、文体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教育融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并使村民在自觉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一是把好思想方向。大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助人为乐、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美德,通过文明乡风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多种形式在党员干部村民中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一个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好阵地示范。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抓住“关键少数”,以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为引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从自身做起,带动亲友、家人及周边群众向陋习说不,为乡村振兴铸牢风清气正的乡村文化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