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父母比较辛苦,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减轻负担。” ——蔡抒奇 家住通海县杨广镇大新村委会蔡家山六组的16岁男孩蔡抒奇阳光帅气,不但是一个“学霸”,而且有多项特长,才气十足的他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其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蔡抒奇被评为2018年第二季度玉溪“新时代好少年”。 
蔡抒奇在练习书法 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蔡抒奇出生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家人对他的呵护无微不至,蔡抒奇也尊老爱幼,关心家人,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八岁的时候就可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蔡抒奇: “还记得第一次做饭是小学三年级,那天爸爸妈妈和姑姑都去上班了,爷爷奶奶也去地里干活,我就想着为家人做顿饭,让他们回来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当时我已经够得着灶台了,用起厨具来也比较轻松。由于经常帮妈妈做饭,我已经学会了很多做饭的技巧,在妈妈他们回来时我的饭就做好了,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他们吃的很开心。” 6岁的妹妹是蔡抒奇的“跟屁虫”,蔡抒奇写字妹妹跟着写,蔡抒奇画画妹妹也跟着画。在蔡抒奇的指导下,妹妹画出的作品已经贴满了一大面墙。 蔡抒奇的爷爷: “2015年9月,我做了心脏手术,家里的重活已经无力再做,从那以后,蔡抒奇就再也不让我干重活,提水劈柴这些事情他也总是抢着去做,有时还帮我洗脚。这么小的孩子就会照顾人,我很感动。” 才学兼备的好学生 初中三年,蔡抒奇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十名,并担任班长一职,由于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蔡抒奇很受同学欢迎。作为蔡抒奇上初中时的班主任,陈万花对其赞不绝口。 陈万花: “蔡抒奇是我任教15年以来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今年我生病住院,没有老师帮忙上课,他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做练习,做完练习还帮同学讲解习题,让我觉得很暖心。” 在注重学习的同时,蔡抒奇还积极培养其他的爱好,如书法、象棋、朗诵、演讲和绘画等,而且在书法上有着一定的造诣。从幼儿园开始蔡抒奇就爱上了书法,当时小小的蔡抒奇就让父母给自己买了毛笔和字帖,自己照着字帖临摹。小学一年级时,校长得知蔡抒奇热爱书法,便开始教他写字,近几年春节,蔡抒奇家门口所贴的春联都是他自己写的,不少邻居、亲戚都会请他帮忙写。 蔡抒奇的姑姑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侄子感到骄傲,当提到蔡抒奇的获奖经历时,姑姑急忙将蔡抒奇获得的奖状和奖牌找出来,骄傲地向记者解释获奖过程。蔡抒奇在2011年1月,参加玉溪市第八届“聂耳杯”青少年才艺大赛,获小学组二等奖;2011年11月,获“云南省首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二等奖;2014年1月,获通海县中小学“交通安全在我心”演讲比赛小学组特等奖,获主题征文一等奖;获“2014年度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2015年10月获中国玉溪“哇家灯会”演讲比赛初中组二等奖;2015年12月,书法作品《千里之行》获玉溪市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2016年9月参加玉溪市首届中小学师生“起来 读书”系列活动演讲比赛获中学组二等奖;2017年5月被评为2016--2017学年度玉溪市“三好学生”。 热心公益的好少年 蔡抒奇自小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邻居岳奶奶是个独居老人,他常常去帮她打扫卫生、送饮用水,有什么好吃的水果蔬菜也会送一些给她。村子里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上不明白的问题,他总能悉心辅导。蔡抒奇还踊跃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到敬老院给老人们打扫卫生。穿小了的衣服,他舍不得扔掉,总是清洗干净,消毒后拿到“爱心墙”上挂好,留给需要的人。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从电视中看到当地满目疮痍的废墟和无家可归的人,6岁的蔡抒奇想着自己能帮他们做点什么,“电视中的人没有家可以回,我感觉他们好可怜,想着怎么才可以帮助他们。学校为汶川募捐的时候,我就拿出自己平时攒的零花钱捐了出去,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蔡抒奇回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