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预警信息(第 2 期)


来源:通海县卫生健康局 时间:2024-08-09 17:37 点击率:33打印】【关闭


野生菌美味与风险并存,慎食!!!

鉴于当前我县野生菌中毒高发的严峻形势,严防因误食野生菌中毒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发布如下预警信息:

一、不随意采摘和买卖野生菌。由于有毒、无毒野生菌外观区分特征不明显,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和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以辨识的野生菌,采购野生菌应前往有正规资质的农贸市场或专业交易(批发)市场,不要随意在街边购买,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二、集体聚餐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菌。集体聚餐尽量不要自采或市场采购野生菌后加工食用。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三、不轻信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由于有毒野生菌与普通食用野生菌很难鉴别,仅靠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到有毒野生菌。民间流传的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科学、不严谨,提醒广大群众不要被误导。如以下这些方法并不能判断野生菌毒性。

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致命的白毒伞虽然长相纯洁朴实,却有剧毒;而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大红菌等,却是美貌与安全并存的食用菌。

2.长在潮湿处、粪便上的蘑菇有毒?所有蘑菇都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脏乱与蘑菇是否有毒无关。

3.虫蚁不食毒蘑菇,虫蚁食过的蘑菇无毒?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4.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同煮后可致后者变色,从而判断蘑菇是否有毒?银针验毒的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大蒜变色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

5.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6.毒蘑菇往往有鳞片,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有鳞片,只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产生严重的肌肉溶解及器官损害,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四、遵循以下原则,安全食用野生菌。

1.不要采食和购买不熟悉、来源不明的野生菌;

2.加工烹调时要炒熟煮透,切记不要凉拌生吃,切记不要多品种野生菌混合加工;

3.吃野生菌时不要喝酒,以避免有些野生菌所含成份与乙醇发生不良反应引起食物中毒;

4.不要轻信所谓民间偏方分辨有毒野生菌。

五、怀疑野生菌中毒,应立即就医。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产生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应立即采取简易方式进行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柄、筷子、手指等刺激喉部,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或立即前往附近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