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通海县切实扛牢政治责任,加强工作统筹,按照“建、治、调、管、宣、战”工作部署,聚焦“管”字核心,通过智能化监管、24小时值守、拉网式排查等举措,确保污水不入湖,全力保障杞麓湖水质安全。 5月15日,在通海县湖管局指挥调度中心,张海正通过初汛期雨水智能化调度系统实时监控杞麓湖保护核心区内重点闸门、泵站运行情况。
据介绍,初汛期雨水智能化调度系统接入了杞麓湖核心区41个重点闸门、泵站、拦蓄带的智能感知设备,不仅能实时监测水位、查看闸门启闭情况,还能智能识别人员非法闯入、蓄意破坏等行为。过去依赖人工巡查,效率低且难以覆盖整个杞麓湖核心区,如今通过“自动识别+物联网传感技术”,系统可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 “每一名参与调度的人员都配发了对讲机,通过指挥调度中心实时在线监测雨情,还有拦蓄带的水位情况,科学地发出指令,精准实施调度。”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副局长张海说。 除了智能化监管,县湖管局还在“人防”方面做足准备。自进入汛期起,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同时,对核心区内重点闸门、泵站、拦蓄带等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雨季即将来临,我们已经把机器调试好了,如果下雨,接到通知,我们就把调蓄带的水抽走。”小海分界沟排涝站负责人王继春说。 “中河调蓄带、湿地这些闸门,接到通知,喊开就开,喊关就关,遇到下雨天,24小时都会在这里值守。”黄龙调蓄带横向连通闸负责人张金明说。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完善初汛期雨水调度机制,进入汛期后,全员进入备战状态,坚持逢雨必到,逢雨必出。工程措施方面,主要针对杞麓湖拦蓄带存在的库容不足、水流不畅等问题,采取了44个工程性措施,不断打通拦蓄带存在的卡点堵点问题,目前,拦蓄带库容从123万方扩容至200万方,调度能力显著提升。”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副局长张海说。
从智能化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到24小时值守、拉网式排查的“人防”兜底,再到工程措施扩容增效,通海县形成了全链条、多维度的杞麓湖汛期防护体系。随着汛期防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该体系将在保障杞麓湖水质安全、防范生态风险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初汛期雨水调度机制,通过实施最严格的闸门泵站拦蓄带管理制度,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杞麓湖。”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副局长张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