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通报

稳增长、促发展—上半年通海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来源:通海县统计局 时间:2025-07-31 18:06 点击率:9打印】【关闭

    今年以来,通海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的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拼劲干劲,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推动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1177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较一季度增长7.9%回落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288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53182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711707元,同比增长9%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二季度增长4.3%。从环比看,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2%24.1%67.7%

一、上半年经济主要运行特点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1730万元,同比增长3.1%,拉动GDP增长0.2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61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2%,较一季度(3.5%)回落0.3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农业(种植业)产值175422万元,增长3.8%;畜牧业产值42933万元,增长0.8%;林业产值165万元,增长81.3%;渔业总产值150万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47万元,增长1.8%

从主要产品看,蔬菜产量53490万公斤,增长0.4%;生猪出栏52270头,增长1.7%;家禽出栏274万只,增长4.3%;肉蛋奶产量3187万公斤,增长5.5%

(二)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工业增加值215074万元,增长8.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个百分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较一季度(19.9%)回落4.1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2.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0.7%。分经济类型看: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3.2%,股份制企业增长17.4%,集体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6.1%。分产业看,五大产业“三增两降”: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10户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8%;矿冶产业20户企业,同比增长36.8%;信息产业1户企业,同比增长12.8%;装备制造57户企业,同比下降2%;卷烟及配套产业4户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1%

全县16大行业有1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天然气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0%62.3%28.1%21.1%

(三)服务业增势良好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711707万元,同比增长7%,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6%12.3%6.9%6.5%,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72.330.10.27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662万元,同比增长35.8%。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0%47.1%18.6%

(四)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353万元,同比增长1.7%,较一季度(0.9%)加快0.8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56778万元,增长2.6%;乡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65575万元,增长0.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12395万元,增长1.8%;商品零售209958万元,增长1.6%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较一季度(23.4%)加快3.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9.4%,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增长174.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

房地产市场投资逐步企稳。去年全县没有房地产投资,今年房地产投资突破零值。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690平方米,同比增长147%

(六)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8898元,同比增长4.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67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6元,同比增长6.1%

三、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压力较大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保持15%以上的增速,但呈现增幅收窄态势。1-2月、1-3月、1-4月、1-5月、1-6累计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8.3%19.9%19.1%18.1%15.7%

图片1.png

1.行业结构不够优化。一是工业快速增长高度依赖黑色金属、天然气、农副食品加工等少数行业,结构单一。2.全县大多数企业以传统钢材加工制造业为主,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弱,规模效应不明显,持续拉动增长能力有限,难以对全县工业发展形成稳定的支撑。3.存量企业生产韧性不强。在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受原材料、工人工资、物流运输费用、财务费用等大幅攀升等多种原因影响下,企业生产预期偏弱,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停产、产值负增长企业多。1-6月规上工业企业完全停产的企业有15户,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的有36户,负增长面达37.9%,规上企业中增加值占比最大的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部分企业几乎已处于满产状态,后续增长空间有限,发展后劲不足。4.全县没有大的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小,无法形成新的增量,经济拉动力减弱。

(二)消费市场恢复增长乏力

   全县消费端的需求不足,零售、住宿、餐饮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零售业缺乏大企业拉动。上半年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4%,较一季度(5.5%)回落1.1个百分点。全县25户限上零售企业有12户呈现负增长,这12户负增长企业的销售额占整个限上企业的60.8%。全县限上零售企业体量小,限上零售企业占零售业比重仅为4.6%,对GDP的拉动作用较小,且超市和食品销售企业占比多,受市场经济影响及网上消费冲击,要实现增长比较困难。

2.住宿业增长困难。全县住宿业总体呈现为“小、散、弱”,限上企业培育不足。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有8户,其中3户呈现负增长,加之通海交通便利,大多游客一日游就离开,旅游留宿需求不足。

3.餐饮业增长不足预期。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和餐饮同质竞争加剧影响,加之夏季为餐饮淡季,餐饮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承接宴请数量下降大。二是缺乏源头纳限企业。全县限额以上餐饮业占餐饮业4.7%。全县餐饮经营主体以个体工商户为主,普遍存在经营档次低、规模偏小,加之对市场前景看淡,不愿投入创新,安于现状,缺少限额以上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排全市第9位。居民储蓄率仍处高位,预防性储蓄动机未减,消费复苏基础不牢。

(三)行业发展不均衡,依赖个别行业增长

1.各行业之间的增速和贡献率差异较大,一些传统行业增长乏力,而新兴行业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虽然增长迅速但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完全弥补其他行业下滑带来的影响。另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高增速是由于新纳入一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去年上半年基数较小,这样的高速增长是短暂的,下半年增速将大幅回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2.批发和零售业对 GDP 贡献率较高,经济增长对该行业依赖度较大。一旦该行业受到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可能对整体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冲击。

3.服务业参与核算行业共11个,全县仅有4个行业有规上企业,其余参与核算的7个行业为空白企业分别是: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房地产(不含开发经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7个行业全县无规上企业,依靠市返增速进行核算。

(四)固定资产缺少重大项目投资

全县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年内新增项目中没有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的重大项目。目前70个有效在库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亿的有21个,其中超过10亿的仅2个。

促进经济稳增长的建议

(一)多管齐下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1.优化产业结构扶持轻工业和高增长行业,同时推动重工业技术升级,减少对单一行业的依赖。2.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下滑行业通过技术创新或产品升级摆脱困境。3.加强市场供需调控对产能过剩产品(如钢材、铝材)进行产能调整或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对需求旺盛产品扩大产能。4.监测高增长行业可持续性对钢结构、食品添加剂等爆发式增长行业,关注其增长可持续性。

(二)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稳增长

促进“文商旅体”多业态深度融合,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文化IP赋能,挖掘本地历史、非遗、艺术资源,打造主题街区、文创市集;引入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体验式消费;构建“商业+文旅+体育”的复合空间,开发“赛事+旅游”“演艺+旅游”“研学+旅游”等特色路线,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带动餐饮、住宿、零售消费。

(三)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弥补空白行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降低行业依赖风险

1.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产业体系,鼓励发展不同类型的产业,降低对个别行业的依赖。例如,发展特色农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形成多点支撑的经济增长格局。2.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各行业的发展动态,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经济的稳定运行。

(五)全力以赴抓投资项目建设

1.强化项目谋划筹备,保证投资稳定增长。新开工项目是投资增长的新动能,优质的重大项目是投资增长重要支撑,加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证投资稳增长。立足全县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项目,着力解决好新增动力有限的问题。同时,在谋划项目时积极协作,有效缩短项目的谋划、招商、落地和推进周期,确保入库项目数量和规模,增强投资增长的活力和后劲,保障全县投资持续稳定增长。2.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着力增强民营企业投资能力,释放更多民间投资活力。

 

(撰稿人:杨帆   审核人:师本其   签发人:  

联系电话:0877-302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