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27日在通海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通海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通海县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交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实施绩效管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以赴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债务还本付息,逐步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94,766万元,比上年增6.82%,其中:上划中央、省、市收入完成38,045万元,比上年增22.9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72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9.85%,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07.51%,比上年减1.8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15,22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14.79%,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14.73%,比上年增17.06%。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5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8.79%,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10.79%,比上年减7.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0,5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0.08%,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00.08%,比上年增0.31%。 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51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5,328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9,856万元,调入资金25,645万元(含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04万元),收入总计212,34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534万元,上解支出11,954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还本支出19,856万元,支出总计212,34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零。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20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1.88%,完成预算调整数的83.12%,比上年增161.3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4,6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488.69%,完成预算调整数的482.23%,比上年增791.47%。 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2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66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43,910万元,上年结余144万元,收入总计50,12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687万元,上解支出14万元,调出资金1,275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还本支出13,910万元,支出总计49,886万元。年终结余24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4,74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5.15%,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06.94%,比上年减8.94%;上年结余31,247万元,收入总计105,99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0,72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5.94%,完成预算调整数的112.99%,比上年减14.65%。年终结余35,274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7万元,本级支出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零。 以上数据,待省、市财政审核批复后,部分数据还会有所变化,届时再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二、2018年主要工作 (一)创新思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 一是密切关注影响财政收支的不确定因素,切实掌握分析经济运行质量和年度收入进度,定期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做好财政收支状况的趋势分析。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加强税收征管保障工作,强化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秩序,共享涉税资源,坚决防止收入“跑冒滴漏”,保障税收及时、足额征收入库。三是严格执行《通海县非税收入征管考核办法》,及时掌握收入动态,做好收入分析,拨付征收成本,充分调动各执收单位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二)努力协调,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支持 一是积极协调上级财政部门,努力争取资金支持,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二是认真研究上级各项转移支付政策,掌握政策取向,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实事求是反映我县困难,从政策上争取支持,缓解我县财政压力。三是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与上级部门勤汇报、多沟通,主动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借助外力促发展。2018年向上争取资金123,440万元。 (三)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努力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是规范全县政府性债务的动态监控管理,实时调整更新政府性债务系统数据,对独立核算的单位债务进行适时监控。二是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全力化解政府性债务。我县存量政府性债务已被财政部列为风险预警县之一,化解任务任重道远。2018年财政预算可用财力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后,通过整合各项财政资金等措施努力化解政府性债务,全年归还到期债务本息37,602万元。三是建立债务置换工作机制,规范置换程序,积极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工作。2018年争取到省级政府性债券置换资金34,020万元,缓解了部门单位的矛盾纠纷和偿债压力,为我县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精准谋划,科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坚持“量入为出”原则,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债务还本付息。全年人员经费支出63,00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4.9%;运转经费支出5,14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886万元。二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相关规定和要求,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三公经费”支出699万元,做到了只减不增。三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增强预算约束力。在全力确保“三保”的前提下,对各部门各单位提出的资金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和财力许可的原则,尽力给予解决。四是完善财政统发工资联合审批机制,杜绝“吃空饷”等现象的发生。 (五)突出重点,确保事关民生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和投入机制,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全年支出39,785万元。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全年支出6,190万元,201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三是支持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年支出1,668万元。四是稳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2018年拨付民政抚恤救济专项资金6,360万元,用于军人及优抚对象抚恤、伤残补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及特困人员生活救助、贫困儿童及老年人生活补助、殡葬改革火化补助、城乡医疗和临时生活救助。五是拨付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和退休人员职业年金30,064万元,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的落实。六是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出3,698万元。七是落实创业促就业财政补助政策,就业专项资金支出418万元、小额贷款财政贴息1,114万元、到基层任职高校毕业生补助209万元。八是政法经费保障到位,大力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禁毒防艾、普法宣传、司法救助、反恐应急、消防安全、扫黑除恶、淘汰黄标车等支出4,734万元,全力确保社会稳定。 (六)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杞麓湖保护治理支出40,413万元(其中:杞麓湖保护专项债券资金30,000万元),主要用于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一级保护区生态修复及生态屏障构建、湖体植物收割打捞、沿岸村落环境综合治理等。二是做大做强旅游业,支出1,334万元,主要用于秀山名木古树保护、智慧景区建设、古建筑群地基基础加固工程等。三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支出600万元,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四是国土整治支出700万元,用于四街、河西等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五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资产收益扶贫项目、“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引导培训等支出1,487万元;认真落实扶贫小额贷款风险保证金制度,推动扶贫到户贷款工作,安排扶贫到户贷款风险保证金240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贷款2,213万元,惠及全县4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六是积极筹措资金支持“8·13、8·14”地震抗震救灾。 (七)夯实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农业支出4,934万元,用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项目,促进蔬菜和花卉产业发展。二是通过惠农补贴“一折通”信息系统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672万元。三是水利支出1,281万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河长制工作、病险水库和小坝塘除险加固及水利工程项目前期费等。四是林业改革与发展支出840万元,用于森林防火、森林植被恢复异地造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公益林管护等项目。五是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个(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亩)、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1个、贷款贴息项目1个,总投资2,088万元。六是完成农村综合改革项目39个,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项目30个、美丽乡村项目3个、村级“四位一体”项目2个、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1,859万元。七是党建经费支出655万元,主要用于村(居)民小组党员活动室建设经费、关爱资金、离任村组干部补偿等。八是兑付2015-201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340万元,拨付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058万元,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四类重点对象安全住房得到保障。 (八)深化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扩大县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应用实施范围,152家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在县级预算单位全覆盖。二是开展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及存量资金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全年完成政府采购5,400万元,节约资金505万元,节约率9.36%。四是多措并举,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对财政收支真实性、地方政府性债务、扶贫资金管理进行核查,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强化对全县会计监督检查工作。五是着力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基本准则》的要求,构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 2018年,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财政工作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多重因素影响,财源培植滞后,税收增收乏力;二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不断攀升,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受民生支出事项增加等因素影响,支出增长较快,可用财力难以确保“三保”需求,保民生、促发展等刚性支出任务艰巨,导致上级专款拨付不及时。 三、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加强绩效管理,深入推进零基预算,集中财力办大事,下大力气补短板,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增强财政政策和支出安排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基本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收入预算的编制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更加注重收入质量导向。 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切实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全力支持重大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三是注重绩效,科学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效益优先,努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强资金统筹,强化项目审核,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四是量力而行,强化平衡。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财政支出标准,严格控制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 五是防范风险,规范举债。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19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建议如下: 财政总收入101,940万元,比上年增7.57%。其中:上划中央、省、市收入31,325万元,比上年减17.66%;地方财政收入70,615万元,比上年增24.5%。地方财政支出221,649万元,比上年增3%。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45万元,比上年增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339万元,比上年增1%。 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4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6,78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3,893万元,调入资金25,443万元,收入总计228,66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339万元,上解支出12,433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还本支出33,893万元,支出总计228,66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零。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070万元,比上年增247.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9,310万元,比上年增13.33%。 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07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00万元,上年结余240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000万元,收入总计49,31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9,310万元,调出资金10,000万元,支出总计49,31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零。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9,160万元,比上年增5.9%,上年结余33,368万元,收入总计112,52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6,381万元,比上年增8%。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6,147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零。 另外,对纳入财政专户核算的非义务教育收费,根据以收定支原则安排,全年收入预算1,838万元,支出预算1,838万元。 四、创新改革思路,强化收支管理,为完成2019年财政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 2019年,我们将围绕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个坚持”、“六个稳”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的要求,辩证看待财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信心,把握主动。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财政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创新生财、聚财、用财思路,以改革破难题,以改革促发展,厉行勤俭节约,加强资金统筹,坚持有保有压,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 (一)创新生财聚财思路,努力做好财源建设 一是牢固树立向创新要收入的意识,把创新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始终。各级各部门要多措并举壮大实体经济,在扶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培植增长稳定、支撑力强的支柱财源。着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和财源体系,充分挖掘新的财源增长点。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政策,把降低企业负担政策落到实处,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三是多措并举,培植财源,注重产业招商,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植新兴财源,不断拓展收入增长空间。 (二)强化征收管理,积极组织收入 一是加强领导,重视对组织财政收入工作的分析研究,建立健全收入增长目标激励机制,明确责任,把收入目标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应收尽收,加强各执收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全面挖掘增收潜力。三是修改完善《通海县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和《通海县非税收入征管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三)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预算绩效改革,做好绩效目标评审,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引导部门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二是支持党政机构改革。结合县级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推进情况,相应调整部门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三是继续实施支出经济分类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按“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两套科目编制和执行预算。四是不断完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拨付原则和程序。五是从严控制新增预算,硬化预算约束机制。六是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七是全面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八是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改革。九是推进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促进公司向实体化运营转型。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各项支出 一是加大对国有债权的催收力度。严格按照县委 “七位一体”重点工作项目的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债权的跟踪和分析,提出催收意见和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催收国有债权。二是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大局意识,安排部署好资产、资源清理盘活工作,全力打赢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三是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控“三公经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全力以赴保“三保”。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整合力度,整合同方向、同领域资金,取消已达到既定目标或不再具备执行条件的专项资金。 (五)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围绕依法、规范的管理目标,健全和完善规范、科学、安全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依法查处各种财政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扶贫、教育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重点领域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多方协调配合,争取上级支持 一是密切关注省、市财政政策调整,研究转移支付政策,积极主动向上反映我县困难,争取省、市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二是围绕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改革支持的方向,认真研究上级对口部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政策支持重点,结合自身需求做好项目储备。三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七)全面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一是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将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现对政府性债务“借、用、还”全过程监控,加快新增债券资金使用进度,防止债券资金闲置。二是建立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使用情况定期报告机制,各使用部门按月报告新增债券资金使用进度。三是对全县债务到期还本付息情况进行监测,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四是根据《玉溪市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方案》,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化债目标责任书逐步化解债务。五是完善政府性债务应急处置机制。 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对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和实施各项财政改革,提高依法理财和管理水平,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举措,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