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042300700010000 关于通海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3年1月6日在通海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通海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通海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通海县财政部门在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认真监督、有力指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协调引领、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扛牢稳经济大盘政治责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7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6.7%,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2.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下降1.5%,按自然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4,7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5.9%,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6.6%,比上年下降14.1%。 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7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0,91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1,400万元,上年结转9,730万元,调入资金7,784万元,收入总计220,60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4,700万元,上解支出19,580万元,安排预算调节基金8,207万元,调出资金14,569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还本支出12,940万元,支出总计209,996万元。年终结转10,61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82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完成调整预算数的21.9%,比上年下降8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3,16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41.3%,完成调整预算数的75.6%,比上年增长8.5%。 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82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6,202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2,100万元,上年结余1,679万元,调入资金14,569万元,收入总计72,37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3,163万元,上解支出1,041万元,地方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100万元,支出总计66,304万元。年终结转6,066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5,77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7.7%,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7.8%,比上年增长6.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1,4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0.5%,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比上年增长11.5%。 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5,77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2,837万元,上年结余39,521万元,收入总计158,13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1,423万元,上解支出33,634万元,支出总计115,057万元。年终结余43,076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8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861.5%,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4.9%,比上年增长3933.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万元。 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8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3万元,收入总计507万元。调出资金484万元。年终结转23万元。 (五)其他特殊说明事项 1.预备费动支情况。2022年按程序动支预备费92万元,用于新冠疫情防控。 2.年终结转情况。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直达资金10,61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当年上级专款6,06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转当年上级专款23万元。 各位代表,以上数据均为快报数,待省、市财政审核批复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二、2022年财政政策执行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一)铆足干劲,收入组织有序开展 今年来,在税收收入大幅下滑的形势下,全县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通海县财政部门主动出击,各部门协调配合,深挖非税收入增收潜力。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召开全县收入组织大会,制定年度收入组织方案,成立收入组织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主体,挂出“作战图”,倒排“时间表”,研提工作措施,加大催缴力度,有效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二是现场“把脉”,实地“开方”。深入调研执收单位征管工作,剖析收入增减的具体原因,制定执收策略,努力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三是高效对接,稳步推进。建立县级收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议对策,做到信息共享,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1,3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12.5%,比上年增长17.8%。 (二)惠企利民,留抵退税直达快享 一是突出政策重点,坚持精准施策。重点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六税两费”减免及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等政策落地实施,充分体现助力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鲜明政策导向,有效发挥助实体、扩投资、促创新的积极效应,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凝聚工作合力,发挥协作优势。强化部门间协同合作,建立健全联动机制,主动跟踪问效,密切关注退税进度,推动政策落实落细,税收应退尽退。全年累计为185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退税金额6,110万元;“六税两费”共减免税款1,495万元,惠及企业6528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3,004万元。政策叠加优势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形成“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良性循环。 (三)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成效显著 一是吃透政策,抢抓机遇。精准分析研判中央、省级宏观经济政策新变化,积极主动向省、市反映困难和问题,争取上级在保“三保”、专项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50,916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收到财力性补助63,406万元,同比增长31.5%。二是紧密联系,通力协作。强化部门联动配合,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精心筛选重点项目,策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今年成功发行专项债券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1%。 (四)接续发力,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集中财力保“三保”。今年来,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和疫情反复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本级收入锐减,土地出让收入未达预期,导致调入资金和可用财力减少,全县财力与“三保”缺口高达82,958万元,经严格贯彻落实市级对高风险县的管控措施,按月测算“三保”需求,按周研判调度情况,按日分析执行情况,统筹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全年“三保”累计支出119,027万元。二是规范管理节开支。制定《通海县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及审批流程,节约不必要开支,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压减支出降成本。按照年初预算的20%压减公用经费553万元;全年政府采购预算资金10,28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9,284万元,节约采购资金1,003万元,采购资金节约率9.8%,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综合效益。 (五)蹄疾步稳,社会事业平稳推进 一是农林水支出16,039万元,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二是教育支出39,765万元,有力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三是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优抚对象补助和退役安置支出8,229万元,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提升。四是拨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基金52,421万元,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五是卫生健康专项支出4,267万元,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加力提效。六是就业创业补助支出809万元,各项稳就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七是公共安全支出累计完成4,419万元,推动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扫黑除恶、安保维稳、消防救援、国防领域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精准施策,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从严从紧防范债务风险。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债务风险动态监测,铸牢债务风险防控根基。2022年,通过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化解债务本金4,266万元,偿还利息9,677万元。二是循序渐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共化解历年欠拨专款8,444万元,化解往来款10,520万元。三是织密织牢金融安全防线。完善监管机制,加大金融放贷领域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集资专项工作,提高群众防范和鉴别风险的意识和水平。 (七)久久为功,重点工作保障有力 一是大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安排资金3,224万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深入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统筹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120万元,全力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11·22”突发疫情处置。三是高度重视生态环保投入。统筹安排生态环保资金52,588万元,支持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四是积极推动民族事业发展。统筹安排资金1,667万元,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五是强化粮食领域保障。统筹安排资金1,571万元,铸牢稳市场、保应急、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八)守正创新,财政改革再上台阶 一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化“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健全资金审批管理机制制度,规范财政预算资金的审批、使用和管理。二是深入落实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统筹资金215万元用于提升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高乡镇增收的积极性和组织收入的内生动力。三是深入推进直达资金使用管理。依托监控系统加强对直达资金的监控,保障资金准确下达到用款单位,直接作用于市场主体和受益群众。全年收到直达资金69,443万元,分配进度97%,支出53,492万元。四是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资金“一卡通”管理。全力推进“一卡通”专项治理,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一个群众一张卡”、“全程监督一张网”的目标,全年发放资金5,387万元。五是率先启动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工作。创新非税收入收缴“互联网+”服务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新型财政票据监管模式。今年共有33个单位实现电子化收缴,开具财政电子票据116万份,电子收缴金额2,311万元。六是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积极建立健全相关国有企业制度,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本监管。组建通海县国投教体发展有限公司,将学前教育临聘教师划入公司集中管理,探索保育费支付工资和运转费用模式,有效破解当前教体系统临聘人员用工风险问题。七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把绩效关口,认真做好预算编审体系建设和预算项目评审,全年预算项目入库评审通过2351个。 各位代表,今年我县财政工作面对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财源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变,收支矛盾巨大,偿债能力薄弱,财政运转过度依赖上级调度资金。同时,受新冠疫情冲击、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各项重点工作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定信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通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对照党中央“两步走”战略安排,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个更好统筹”,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服务和推动通海经济社会发展突破困局、触底反弹。 2.基本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将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到谋划重大财政战略、制定重大财政政策、推进重大财政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二是统筹谋划,“三保”优先。集中财力保“三保”,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做好重点领域经费保障工作。 三是科学配置,注重绩效。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强化绩效评价评估结果运用,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四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准确测算财力,加强对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健全并严格执行政府重大政策重大投资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机制。 (二)2023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17万元,比上年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7%。 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1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3,06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1,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611万元,调入资金21,670万元,收入总计201,16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000万元,上解支出14,575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还本支出21,586万元,支出总计201,161万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558.7%。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680万元,比上年下降41.9%。 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1,50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7,3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066万元,收入总计64,89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680万元,调出资金20,000万元,地方专项债务还本支出8,210万元,支出总计64,890万元。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5,7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1,5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 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5,77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0,335万元,上年结余43,076万元,收入总计179,19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1,523万元,上解支出37,301万元,支出总计128,824万元。年终结余50,366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6万元。 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7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3万元,收入总计1,71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6万元,调出资金1,670万元,支出总计1,716万元。收支平衡。 5.其他特殊说明事项 一是财力与“三保”情况。预计全县可用财力93,563万元;全县“三保”需求138,949万元,其中,“保工资”98,117万元,“保基本民生”35,623万元,“保运转”5,209万元。经省、市财政部门审核,通海县为“三保”高风险县,应严格遵守高风险县管控方案,严格落实“优先编制三保预算,优先执行三保指标,优先保障三保库款。”年初通过调入资金安排的项目,在调入资金未实现前,不得安排支出。 二是预备费安排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年初安排预备费1,700万元。 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努力实现2023年目标任务 2023年,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落实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基层财政治理体系,优化财政治理方式,提升组织收入、支出管控、风险防范、财源培植能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巩固经济回稳基础,有效缓解财政困难局面。 (一)协同共治抓收入,务实担当聚财力 一是多方共聚强征管。树立目标成果导向,强化税收共治意识,增强财政增收可持续性。进一步理顺非税收入征管级次,压实执收部门责任,确保非税收入持续向好。二是多管齐下拓税源。建立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财源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地方税收体系建设。三是多点发力促出让。加强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协作联动,加快土地整治和土地出让工作进度,充实可用财力。四是多策共用抓盘活。加大有效资源资产的盘活力度,按照分阶段走的目标,争取实现盘活收益弥补部分财力缺口。五是多方联动求争取。准确把握中央、省级资金投向,优化项目包装,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向上争取的积极性,做实“争取”基础,加大“跑要”步伐,着力在稳存量、拓增量上下功夫。 (二)扶壮培优育产业,强基固本蓄势能 一是助推招商引资质效齐升。围绕农业现代产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卫生大健康、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项目支持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实施通海五金产业园区双创产业园项目,依托园区三大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延伸产业链、促进项目集聚为重点,加快构建新能源、新材料、涉农加工等产业集群。三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动各项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推动企业达产增效。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保障及纳规纳限指导力度,引导帮扶国有企业不断补齐短板,达到规模及时纳入“四上企业”管理,不断壮大发展基础。 (三)精打细算硬约束,厉行节约出效益 一是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按照“三保”、债务还本付息、其他刚性支出的顺序安排支出。二是加强库款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政暂付款项管理规定,确保暂付款项规模只减不增,坚决杜绝挪用预算资金、违规使用库款情况的发生。三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压缩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开支,2023年编外聘用人员经费支出在2021年基础上压减10%以上。四是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力,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四)聚焦民生强保障,优化支出增福祉 一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保障,围绕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目标要求,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二是严格落实国家优抚、养老、医保及残疾人保障等政策,做好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三是全力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着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加大生态环保投入。积极申报省级3亿元杞麓湖保护治理专项债券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水污染防治资金、省市杞麓湖保护奖补资金支持。围绕省级8个绿美创建内容,整合对口项目资金,建设绿美城市。六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助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五)防控风险谋良策,严守底线保稳定 一是打好债务防范化解“组合拳”。完善债务风险管控体系,妥善化解存量债务,控制债务规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二是用好问题整改“关键招”。强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精准把脉,分类施策,积极筹措资金,着力化解往来款和历年欠拨专款。三是弹好金融稳定“协奏曲”。建立健全防范非法集资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强化非法集资监测预警,持续开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风险处置效能。 (六)优化治理提效能,改革创新激活力 一是健全完善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管理制度短板,推动构建预算编制完整科学、预算执行规范高效、预算监督严格有力、管理手段先进完备的现代预算制度。二是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科学界定乡镇财政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鼓励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可持续的乡镇财源体系。三是加快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步伐。2023年实现电子化收缴全覆盖,充分利用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一体化创新成果,对非税收入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七)持续引导促转型,国企改革创新局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制定出台国企改革制度性文件,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开展整合重组,增强造血功能。二是加快建立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依法理顺治理结构,明晰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将国有企业培育成为新的财源税源增长点。三是完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建立激励性薪酬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促使企业增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四是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清理企业国有资产,盘活存量及闲置资产,以存量换增量,防止资产流失、重复配置、闲置浪费。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艰辛的一年,我们顶着经济下行和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巨大压力,积极发挥财政职能职责,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23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建议,坚守底线,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监督索引号53042300700010111 关于通海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0119050158873.pdf
通海县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说明.pdf
通海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表20230119051527361.pdf
通海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补充说明.pdf
通海县2023年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