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里山乡围绕“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行动统筹领导,以综治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治理举措,推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责任落实,构建起“预防、化解、联动”紧密衔接的立体化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全乡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持续保持48 年“零命案”的记录,4 个村(社区)先后荣获 “无讼社区”“和谐乡村”称号,为平安通海建设注入里山力量。
全域排查,精准管控,夯实风险防控根基 深入开展“查风险、除隐患、保稳定、促发展”专项行动,建立“全面覆盖、精准管控”的风险排查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地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围绕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劳资债务等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领域,细致入微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分级分类处置台账。截至目前,共排查登记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30件,登记在册的重点人员有19人,为后续精准管控提供依据。 全面摸底排查12类特殊群体,精准掌握各类人员信息。对排查出的2起存在“民转刑”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明确领导包案制度,制定重点人员专属管控方案,实现“一人一策”动态监管,综合运用心理疏导、多方联控等手段,确保重点群体始终处于有效管控之下。对42家企业、208间出租屋以及台球室、旅馆、加油站、民爆仓库等危爆场所,开展多轮次、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一般隐患121处、重大隐患3处,并严格落实“排查、整改、验收”的闭环管理责任链条,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源头治理,分级调处,阻断矛盾升级路径 里山乡构建了“三级响应”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的化解策略,从源头上遏制矛盾升级。依托257名网格员,开展“日巡+夜访”工作模式,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苗头。今年第一季度,成功化解邻里口角、家庭琐事等苗头性纠纷13件。 由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对中等风险纠纷开展攻坚化解工作。调解组深入分析矛盾纠纷的成因和特点,科学评估诉讼风险,制定调解方案,成功化解中等风险纠纷2件,避免了3起潜在诉讼案件发生。积极协调法院、金融机构等部门,成功为村民小组解决1起因欠工程款而冻结集体资金账户的积案。 
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里山乡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优化网格化管理,创新协同化机制,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完成了乡级综治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制度规范、人员配备、功能区域的“三到位”,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此外,5个村级综治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构建44个基础网格单元,配备44名网格长、257名专职网格员,较去年增员128人,增幅达99.2%。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全覆盖,矛盾排查效率提升了50%。进一步完善“吹哨报到”响应机制,通过“周研判+月调度”闭环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疑难案件15件,非诉讼解纷率达到98.8%,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诉调衔接,双向赋能,深化无讼乡村创建 里山乡通过司法服务前置延伸、考核激励驱动创建、府院联动提质增效等举措,深化无讼乡村创建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强化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站基层服务点工作力度,为基层调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文书指导、司法确认等专业服务,提升基层调解协议的规范化水平,增强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推动基层调解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将“无讼乡村”评选纳入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里山社区、象平村、大黑冲村、中铺村等4个村(社区)先后荣获“无诉社区”“和谐乡村”称号。以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站基层服务点为平台,进一步完善“一表一册”为诉调对接信息共享载体,加强乡一级“府院联动”,及时协调法院同综治中心及村(社区)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有机结合,提升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今年以来,源头化解各类矛盾民事纠纷共16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