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持续多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难中求进、稳中求进、干中求进,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0.05亿元,增长3.6%,增速比全市(6%)低2.4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148万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全市(5.9%)低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名;第二产业增加值270587万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全市(8.7%)低5.4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名;第三产业增加值624764万元,同比增长3.5%,增速与全市(3.5%)一致,排全市第3名。三次产业结构为10.5:27:62.4;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3.9%、23.8%、62.3%,拉动GDP增长分别为0.5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种植畜牧一增一减 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304万元,同比增长5.5%,与一季度持平。其中,种植业产值158173万元,增长10.2%;牧业产值45958万元,下降6.4%;林业产值99万元,增长1%;渔业产值156万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18万元,增长6.3%。 从主要产品看,粮食产量456万公斤,增长1.8%;蔬菜产量53944万公斤,增长3.8%;生猪出栏60066头,减少10%;家禽出栏256万只,减少13.4%;肉蛋奶产量3035万公斤,减少8.1%。 (二)工业经济支撑显著,行业发展稳中求进 上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230407万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比重2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均高于其他行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从各门类看,采矿业同比增长34.4%,制造业同比增长9.9%,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9%。 从主要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43.3%,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增长13.8%,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下降27.9%,金属制品业增长910%。 (三)建筑业增长由正转负 上半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42515万元,同比下降5.4%。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09708万元,同比增长15.7%;建安工程下降5.3%。 (四)市场消费信心不足,销售降幅扩大 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525万元,同比下降4.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80207万元,下降3.8%;乡村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90318万元,下降5.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29191万元,同比下降4.6%;商品零售241334万元,同比下降4.7%。 全县批发业销售额795663万元,同比增长13.7%;零售业销售额343125万元,同比增长7.8%;住宿业营业额4018万元,同比增长3.5%;餐饮业营业额51370万元,同比增长13.4%。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三次产业一增两减 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9%。 从构成看,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12.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8.9%。 从三次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一增两减”,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0.93%,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下降4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 (六)财政收支双减,存贷余额持续增加 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816万元,同比下降2.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78万元,同比下降18.9%;非税收入完成6238万元,同比增长7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2203万元,同比下降5.3%。 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85181万元,同比增长7.5%,比年初增加109969万元,其中住户存款1584908万元,增长9.4%,比年初增加95416万元。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53657万元,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增加79187万元。存贷比66.5%,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上半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4元,同比增长3.7%;按城乡划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94元,同比增长3%,增速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38元,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下降8.9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速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行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一是规上工业中,钢铁行业比重过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1%,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1%。二是建筑业中,行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及新农村建设的回落而趋于饱和,增长空间有限,而投资增长较快的基础设施领域极少涉及。三是餐饮业中,限上餐饮企业有法人单位1家,个体户7家,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占全县的比重仅为5.2%,全县的餐饮业增速主要靠限下增速拉动。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规项目比上年减少,二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7个,同比下降12.3%。二是重大项目推进缓慢,受到资金、土地等项目要素保障不到位影响,部分重大项目推进迟缓,工程建设进度慢。三是剩余投资支撑不足,目前在建项目44个,剩余投资34.98亿元,不足以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平稳增长。 (三)第一产业增长乏力。因杞麓湖环保问题整改压力较大,一方面农业产业中的蔬菜种植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播种面积压缩、产量下降;另一方面全县严格执行《通海县杞麓湖径流区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方案》、《通海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的通知》,杞麓湖径流区畜禽养殖场相继关停,养殖数量大幅减少,导致第一产业增长较为乏力。 三、做好经济工作的建议 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三重压力交织叠加,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下阶段,继续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稳投资扩内需促消费,着力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 (一)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做好纳规纳限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多部门联动,挖掘规模适合、具有发展潜力且持续性好的企业,积极纳规入统,补充空白行业,形成经济增长支撑点。 (二)促进工业整体发力。做好负增长规上企业特别是增加值率较高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使其扭负为正,各行业工业企业共同发力,推动规上工业增长。做好规下企业抽样调查工作,助力全社会工业增长。 (三)全力以赴抓投资项目建设。一是推动重大项目开工,积极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努力争取重大建设项目早日开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潜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项目落地,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做好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和后续环节服务,做到谋划一批、筹备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确保投资可持续发展。 (四)探索发展可持续农业道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种养结合,优化畜牧业结构,按照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原则,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提高产业生产水平和组织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撰稿人:杨帆 审核人:师本其 签发人:蒋伟 联系电话:0877-3029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