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简析


来源:通海县统计局 时间:2023-02-10 10:26 点击率:273打印】【关闭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县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发展,民生要保住,大盘要稳住的各项政策措施,消费品市场高开低走,稳定发展,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326万元,同比下降7.2%。

一、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批发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县全年累计完成批发业销售额1786213万元,占全市的比重为14.4%,同比增长10.3%,比全市平均增速低4.1个百分点,比三季度3.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8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1278534万元,增长10.6%,增速排名全市第8位

(二)零售业增速低迷

全年累计完成零售业销售额718311万元,占全市的比重为10%,同比增长5.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9.8个百分点,比三季度高2.0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3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168957万元,增长15.2%增速排名全市第6位

(三)住宿业增速回升

全年累计完成住宿业营业额10619万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4%,同比增长5.3%,比全市平均增速低8.3个百分点,比三季度高3.0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8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4919万元,下降1.4%增速排名全市第7位

(四)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累计完成餐饮业营业额127226万元,占全市的比重为8%,同比增长13.5%,比全市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比三季度高0.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5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7538万元,增长33.0%增速排名全市第8位。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负增长。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326万元,占全市的比重为9.4%,同比下降7.2%,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比三季度1.7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7,比三季度下降两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60062万元,下降6.4%;乡村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80264万元,下降8.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8130万元,下降7.1%;商品零售482196万元,下降7.3%。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2529万元,下降6.6%。从零售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棉麻类增长78%、家具类增长59.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0.7%、化妆品类增长32.8%、五金电料类增长29.2%、日用品类增长2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金银珠宝类增长18.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6%、其他未列明商品类增长8%、烟酒类增长7.7%、饮料类增长3.2%、通讯器材类增长-2%、书报杂志类增长-18.1%、粮油食品类增长-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2%、中西药品类增长-55.2%、汽车类增长-56.4%。限额以上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实现10854万元,下降14.7%,通过公共网络商品零售额实现287万元,下降68.4%。

(六)法人企业亏损严重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法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5668万元,增长1.3%,实现营业利润-420万元,下降24.2%。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营业利润-513万元,下降375.4%;零售业完成营业利润266万元,增205.5%;住宿业完成营业利润-174万元,增长36.3%;餐饮业完成营业利润1.5万元,下降34.8%

二、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新冠疫情影响几近消失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新冠病毒毒性减弱,国家大力调整防疫措施,国内商品流通的防疫阻碍基本清除,国外贸易的限制措施也大幅降低,住宿餐饮几乎不受限制,从春节期间的经营情况来看,无疫情年份的公路拥堵、住宿一房难求、就餐菜少价高的局面又出现了,今年的商品销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将迎来快速恢复和稳定发展。

(二)外地争夺通海蔬菜水果销售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海人多地少、环境资源承载量小的缺点逐步显露出来,许多地方发挥本地土地广阔的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通海的许多蔬菜水果经销商到外地大力建盖冷链物流基地,发展水果蔬菜种植业,近的地方有江川、新平县,远的有陆良县等。

三、措施及建议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

围绕近期涌现的消费新需求,结合传统消费旺季和网络热购时段,搭建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平台。支持商贸服务企业举办会员日、店庆等促销活动,开展团单折扣、电子优惠券、网络消费分期付款和预付费折扣卡等各类便民促销业务。针对节日期间公众外出购物、用餐、游玩多的特点,结合秀山庙会等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消费促进工作。加强谋划创新,充分发挥花街、那达慕节、里山火把节、高大泼水节等节日活动促进消费,结合本地消费特点,积极搭建特色农副产品等供需对接平台,增加品质供给。

(二)实施夜间经济发展计划。继续做优做强星空夜市、梨花大道、六一夜市街等夜市经济。鼓励商场、超市等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引导品牌商超建设24小时便利店;组织开展夜食、夜购、夜展、夜游等多业态融合和特色主题夜间休闲消费活动,提升商贸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撰稿人:吴家冕    审核人:马梅    签发人:蒋伟

              联系电话:0877-302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