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经济逐步复苏,消费回暖,特别是在五一劳动节假期期间,居民消费和出行意愿空前高涨。为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服务消费的恢复情况及价格走势,玉溪调查队开展专题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同时走访相关部门、商户和消费者。调查显示:玉溪消费逐步恢复,局势向好,但消费习惯改变、消费意愿不强、消费趋于谨慎仍制约服务消费进一步恢复,消费恢复政策需持续落实发力。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玉溪市消费恢复情况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总的来看,我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玉溪市消费恢复政策情况如下: (一)促进汽车消费。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和省人民政府购车补贴政策,组织企业参与“彩云购车补”活动。推动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促销活动,积极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推进优化公共充电设施布局建设,提升公共充电设施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对购买1.6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货款利率、还款期限。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落实二手车限迁政策,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规定。开设不少于60个警邮便民服务站,满足群众办理车驾业务需求,规范交易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二手车流通,带动新车消费。 (二)活跃家电家具市场。组织开展家电家具下乡和乡村家电家具家装购物节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满减等让利促销活动。推广绿色节能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制定奖补政策,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等产品消费。 (三)促进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落实商务部等13部委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要求,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智能家电消费,促进家电消费升级,鼓励家电家居企业与房地产、家装企业合作,提供智慧家居综合解决方案,扩大智能家电家居产品消费。利用省级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活动。 (四)激发农村消费。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快递进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物流、快递等市场主体向农村延伸服务,发展连锁化经营,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统领,整合资源,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鼓励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子商务、社群电子商务等新模式。 (五)推进融合商旅文联动消费。聚力打造“一地四乡”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名片,丰富特色高品质旅游商品供给。引导和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吃、住、行、游、购、娱”等营销活动。促进商旅融合,鼓励老字号进景区,推动“滇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引客入玉”计划,组织景区景点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扩大本地旅游消费规模,争取省级财政补贴,引导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商旅文消费潜力。 (六)提振餐饮消费。鼓励餐饮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推出新菜品、开展夜间经营、融合线上线下发展。支持餐饮企业整合餐饮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强化网上营销、中央厨房、餐饮配送、预制菜等餐饮产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品牌餐饮企业以连锁经营方式到景区、社区、商圈开店设点,拓展市外市场。 (七)挖掘假日消费潜力。深挖节庆消费潜力,发挥传统节日、旅游节庆、民族节日等季节性消费热点,集聚人流、物流活跃消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围绕季节性消费热点和重要节庆时间节点,开展商旅文融合促消费活动,做特米线文化节、菌交会、芒果节、柑桔节等一批地方性节庆消费品牌,以节兴市,营造浓厚的促消费氛围,吸引外来消费。 (八)多形式开展消费促进活动。依托国家、省出台的关于促消费政策措施,组织全市大型商超、家电、住宿、餐饮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国绕节假日、周年庆等重要消费时段,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参与“彩云消费券”“文旅消费券”等活动,激发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扩大消费规模和促进消费升级。 市市场监管局得到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在外餐饮从业商户数量为15737户,去年同期为13916户,涨幅为13%,消费市场正在逐步恢复。 二、消费市场呈稳步恢复态势 (一)行业价格稳定,消费服务复苏回暖 本次调研走访了在外餐饮、文娱服务、在外住宿、教育服务的商户共8家,每个分类2家。从价格走势来看,在外餐饮、教育服务、在外住宿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运行,从2019年至今,价格没有明显变动(除一家酒店和一家舞蹈培训机构因装修和服务升级导致价格上涨),文娱服务行业价格小幅上涨,旅行社收费受部分地区接待限制影响,出行成本增加,团费相继上涨,电影票价格跟随影片发行价水涨船高。从收入变动情况来看,在外住宿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文娱服务呈现缓慢回暖,在外餐饮收入相较疫情前还有一些差距,教育服务消费者积极性不高,收入基本只及疫情前的三分之一。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整体恢复情况较去年同期向好,但是相比疫情前依然有较大差距。 (二)关键词“消费习惯”“不确定性” 从疫情暴发,到疫情常态化管理,三年时间在无意中改变了消费者的原有生活习惯。消费更加理性、谨慎,消费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至疫情前,甚至会形成全新的消费习惯,影响经济的发展,需要各行业努力探索,适应新环境。 在走访大地院线印象影城时,谭经理表示,消费者将近10年时间形成的观影习惯,经过疫情三年基本被消耗殆尽,想要恢复至以前,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是疫情对部分人的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收入减少,对于精神文化的消费自然就减少;二是受影片发行价上涨影响,电影票定价小幅上涨影响消费者选择;三是电影缺少爆点,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审美需求。2023年平均每月上映15部影片,去年同期平均上映3部,19年同期平均上映18部。好的片源不断进入市场,排片量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今年一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上涨2倍,但是只达到19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与疫情前上映影片数量差异不大,但是收入相差近70%,足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巨大。 夏季三湘情作为红塔区本地的老牌饭店,从2004年经营至今,2019年至今,菜品价格没有进行过调整。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收入比2022年一季度少25%。夏总表示,去年虽然是特殊时期,但常态化管理下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消费习惯,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者突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消费便趋于谨慎。现在就餐人均消费约35元,22年人均消费约40元,19年人均消费约42元,浪费情况明显减少,同时也导致收入较疫情期间减少。但是夏总对下半年消费恢复情况预期良好,打算重新装修,提升服务,努力增加收入。 (三)五一期间消费热情高涨 在外住宿开房率增加,电影院观影人数翻倍,旅游收入增加,今年五一,玉溪迎来了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红塔区因旅游景点较少,龙马酒店平时主要接待省内游客,今年五一迎来了大批省外游客,开房率达到70%,日常平均开房率仅为30%。负责人汤经理表示五一的开房率贡献主要归功于澄江旅游火爆,当地酒店订满,大批游客选择就近到红塔区住宿。旅游行业,咨询境外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加,全心旅游的工作人员方先生表示,五一期间选择跟团出游的人相对个人出行较少,但不论什么方式出行,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在今年五一都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三、消费者市场预期良好,消费意愿需提振 (一)消费者构成 本次共调研消费者72人,其中男性27人占38%,女性45人占62%,34-44岁28人占39%,44-53岁21人占29%,24-33岁20人占28%,54-63岁2人占3%,23岁以下1人占1%。职业包含公司职员、社区工作人员、公务员事业单位、自由职业等八类,89%的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 (二)消费意愿增强还有空间 新疫情政策实施后,46%的消费者在服务消费的支出增加了,主要支出集中在在外餐饮、旅游、教育和娱乐。21%的消费者支出减少,支出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房贷车贷养老教育等刚性消费占比较大,更愿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收入下降,消费能力减弱;对未来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不敢消费;同时假期较少,部分服务消费价格上涨也限制了消费支出。33%的消费者和去年差不多。红塔区尚尚舞蹈的负责人丁老师表示,今年家长给孩子舞蹈课续费积极性不高,退课的部分家长表示因收入收到影响,不能继续续费,提出按照课时收费的建议。 与疫情期间相比,现在对服务消费意愿增加的消费者占28%,主要想增加的消费包括在外餐饮、旅游和交通出行。消费意愿降低的消费者占43%,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意愿反而降低主要是因为收入降低,消费能力减弱;对未来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不敢消费;经历疫情,储蓄为王,减少消费。持平的占29%。与疫情前相比,今年消费服务支出与去年差不多的消费者占39%,增多的占35%,反而减少的占26%。 对于各服务消费行业年内恢复的情况,消费者预期总体向好。恢复预期最好的是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46%的消费者认为将在年内快速恢复,同时约43%的消费者认为年内将缓慢回暖;对于教育服务、在外住宿、文娱服务和在外餐饮,多数消费者更趋向于将在年内缓慢回暖。问卷结果显示,24%的消费者(17名)认为现在大环境不好,在外餐饮将持续低迷,这一部分消费者在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意愿降低占比为65%,仅有35%的消费者(6名)的实际消费支出增加;同样,认为旅游业将在年内快速恢复的33名消费者,消费意愿降低的占比仅为33%,实际消费支出增加的占比为58%(19名)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意愿影响消费恢复预期,也影响到实际消费支出,是影响消费恢复的重要因素。 三年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消费者习惯,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47%的消费者依旧保持着疫情前的消费习惯,剩下的53%的消费者均被改变了消费习惯。值得一提的是,疫情迫使绝大多数人采取线上购物方式,自觉养成了移动支付习惯。这一点在老年群体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本次调研中44-53岁的消费者共21人,其中消费习惯改变的13人占62%,由以前线下为主,转为现在线上为主的有9人占69%。选择众多,价格透明,价格实惠三大优势持续推动线上消费发展,同时线下售后服务便捷、部分消费者担心网络诈骗以及固有消费习惯依旧使得线下消费地位不可撼动。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消费者出现“不敢消费、不愿消费、储蓄为王”的情形,根本原因是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意愿。 二是受后疫情时代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商超、家电、汽车板块等主要板块消费能力不足。由于国家层面关于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补贴政策的退出,对家电、汽车的销售产生一定影响。一季度,玉溪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6亿元,下降25%左右。 三是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广大居民对消费扩容提质提出了更高需求,但供给不能与需求同步,满足不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导致消费者不想消费。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要稳就业,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最根本的途径在于稳就业,就业稳了,收入自然就稳了,消费预期也会随之改变。特别是解决了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后顾之忧后,居民消费的内生动力就会逐步增强。要继续做好稳增长工作,既要通过经济的稳健增长,把全社会的财富蛋糕做大,也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在蛋糕的切分上多向居民端倾斜。 二是按照国家、省、市稳增长、促消费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各消费旺季时间节点,加大促消费力度,稳住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抓好节庆日消费黄金时间节点,促进红塔区加快200万“红塔区消费券”和300万“汽车消费券”发放进度。 三是服务行业需根据消费者消费习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签发:童波 审核:武丽 拟稿:杨蕾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