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玉溪市水果产业保持持续增长,水果产量和产值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政策引导、市场拉动、效益驱动和“褚橙”示范带动下,全市水果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水果种植面积105.5万亩,水果产量160.7万吨、增长6.3%,实现产值82.6亿元,增长8.1%,力争到2025年将水果产业打造成百亿元级大产业。 一、玉溪水果持续较快发展的亮点 多年来,玉溪市把水果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玉溪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不断引进和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植龙头企业,打造绿色水果品牌,全市水果生产发展迅猛,水果产业已成为蔬菜之后的又一大优势产业。 (一)水果种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 2023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5.5万亩,产量160.7万吨,比2019年分别增长12.6%、59.7%,年平均增长3.0%、12.4%。其中,园林水果面积增长11.2%,产量增长59.0%;瓜果类面积增长77.0%,产量增长78.7%。从下图可以看出,2019-2023年水果产业发展持续保持增长,主要以园林水果为主,其中又以新平褚橙、华宁柑橘、元江芒果、澄江蓝莓等为重点水果发展为主。 (二)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玉溪水果产业是继粮食、烤烟等传统产业之后最具增收潜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在各级财政资金大力扶持下,民间资本大量投入水果产业,玉溪市水果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水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特色优势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目前,玉溪市初步形成了以华宁、新平、元江和易门为主的柑橘生产基地,以元江和新平为主的芒果、香蕉、荔枝、火龙果、青枣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以红塔区、江川、通海、澄江、峨山、易门和华宁为主的蓝莓、草莓、梨、桃、李、樱桃等温带水果生产基地。 2023年实现产值82.6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近五分之一,可比增长8.1%,比2019年的47.5亿元增加35.1亿元,增长73.9%,年均增长14.8%。水果产业对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7.4亿元)的贡献率达40.1%。 (三)大力推进“一县一业”,打造高质量水果基地 玉溪市大力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打造“绿色食品牌”高端化、国际化水果产品,形成以柑桔为中心,以芒果(元江)和蓝莓等浆果为重点,以其它水果为补充为调剂的“1+2+N”水果产业格局。澄江市以蓝莓产业、华宁县以柑桔产业、新平县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元江县以芒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引领全市农业发展,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平县获省级“一县一业”(柑桔)示范县认定,华宁县(柑桔)、元江县(芒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由于建园标准、管理规范和措施落实,全市涌现出一批高质量水果基地。其中,新平县诚义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荔枝基地、玉溪市三和农业有限公司在元江县建设的香蕉基地、元江县盛邦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芒果基地、云南元江县丰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火龙果基地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这些示范园的创建,对于推动玉溪市热作产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热作生产水平和质量,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水果产值超30亿元的有元江县、达35.1亿元,超15亿元不到20亿元的有新平县、华宁县,分别达16.6亿元、15.4亿元,超过亿元的分别有澄江市9.2亿元、红塔区1.8亿元、江川区1.6亿元,通海县、峨山县在亿元以下,分别为0.9亿元、0.6亿元。 (四)注重品牌打造和营销体系建设 近年来,玉溪在水果产品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育出一批独具玉溪特色的品牌水果,成功打造了秋波兮柑桔、华宁柑桔、云冠冰糖橙、高原王子甜橙、诚义荔枝、阿贝楚柿子、三和香蕉、金龙凤芒果及火龙果、神园葡萄以及澄江蓝莓等水果品牌。新平县“诚义”荔枝和元江县“三和”香蕉等4个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华宁柿子”“华宁柑桔”“新平柑橘”“元江芒果”“元江火龙果”“元江金桔”“元江甜橙”“元江番荔枝”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市33个水果通过了“三品一标”认证;现有水果市场88个、果品加工企业30家,加工产值6.2亿元。积极宣传、推介、展销农产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农产品交易会、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推介活动、昆明农博会、南博会(商洽会)等,做好“玉溪论坛”工作,现场组织5家本土企业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不断宣传、展示玉溪农产品,提升“玉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面临的困难 (一)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管理水平差异大。一是县乡村农技服务体系不完善,从事水果技术服务的人员偏少,科技推广力量薄弱;二是技术培训服务体制创新力度不够。传统技术培训服务模式下果农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主观能动性较差,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不够。 (二)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水果生产从果园到市场,包括优良品种选育、果园管理、采后预冷和贮藏、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运输和上市销售,整个产销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相对应的标准。一些企业或基地虽有自己的生产规范,但没有形成地方或行业标准。 (三)基础设施薄弱。果园基础设施薄弱,本地特色果种新品种培育能力不足,水果分级、加工、储运和交易等设施滞后,保鲜设施设备、冷链物流设施不配套。 三、对策建议 (一)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相关部门要为水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采取实地指导、以会代训、专业培训、微信传授等多种方式培训果农实用技术,为果农做好信息服务,为全市水果的规模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二)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现代化生产需求,尽快修订完善柑橘、芒果生产标准,更新改造低产低效果园,大力推广高接换种、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提升产品品质,推进绿色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水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三)进一步提高果业现代化水平。以完善采后处理设施为核心,围绕打造新平橙、华宁柑橘、元江芒果、澄江蓝莓等品牌,全力争取国家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试点县建设。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先进加工技术设备,建设一批现代化果品清洗分拣、杀菌消毒、预冷保鲜、分级分选等采后处理设施。 签发:骆艳菲 审核:杜海 拟稿:胡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