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2024年企业创新调查三季度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来源:通海县统计局 时间:2024-09-30 15:54 点击率:23打印】【关闭

通海县2024年企业创新调查三季度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一、报送单位情况说明

2024三季度,按照全省创新调查制度要求,截至92518时关网,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应填报创新调查报表12户。其中:企业直报录入10户,因停业(歇业)由统计机构录入2户。直报率83.33%,报送率为100%。分行业看:工业应填报11直报录入10户,停业歇业1户,即:通海恒源标准件有限公司;批零贸易业1户,直报录入0户,停业歇业1户,即:通海宏大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在报送中:全县没有发现非网报的单位,平台上也没有代报、未报单位,上报率为100%。县统计局对所辖企业数据于92518时以前进行了审核验收,验收率100% 

二、基层数据审核情况

1)在规定期限内,经过计算机逻辑审核,全县企业数据不存在未通过的强制性审核关系。

2)在规定期限内,全县平台上的企业进行审核,全县企业数据不存在核实性审核关系

三、企业创新活动情况

2024年三季度,企业创新企业10户,其中:开展创新活动企业4户,和上季度相比无变化,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所占比重40%,比二季度下降6.67个百分点,实现创新企业所占比重40%,比二季度下降6.67个百分点,产品或工艺创新企业所占比重40%,比二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组织或营销创新企业所占比重10%,比二季度下降1.67个百分点。三季度全县创新季度数据出现波动的原因:二季度停歇业2户企业参与汇总,三季度停业歇业2户企业未参与汇总。

在开展创新活动企业4户中:高新技术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户。

在全部企业中,对创新发展的总体状况有下列评价的企业占比(%):良好25%,一般 75%,不佳0%

认为创新费用比上季度有以下变化的企业占比(%):增加0%,持平75%,减少25%

认为创新人员比上季度有以下变化的企业占比(%):增加0%,持平100%,减少0%

有预计下季度创新发展总体趋势的企业数5户,在有预计企业中,下季度创新发展总体趋势的企业占比(%):乐观0%,一般60%,不乐观 40%

在有预计企业中,预计下季度创新费用比本季度变化趋势的企业占比(%):增加 20%,持平80%,减少0%

在有预计企业中,预计下季度创新人员比本季度变化趋势的企业占比(%):增加0%持平 100% 减少0%

四、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的突出问题。

2024年三季度,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6.6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人才匮乏、缺少良好的创新环境等问题。

(一)部分企业家创新意识不强

2024年三季度,全县共调查企业10,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企业中,认为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发挥以下作用的企业占比(%)起了重要作用10%起了一定作用70%,不起作用20%。调查结果还显示,制定今后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数3个,制定今后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30%部分企业创新主体不多,创新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全县企业发展壮大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全县正在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旋律有较大差距。

(二)创新人才匮乏

创新人才是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已成为全县企业创新活动的第一大阻力。特别是小微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不足,难以吸引优秀创新人才。2024年三季度,在创新人才短缺企业中,需要以下人才类型的企业占比(%):

 2.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66.67%

 3.初级、中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33.33%

 4.技师、技工等技能人才33.33%

 6.科研管理人才100%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2024年三季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数3户, 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中,技术创新存在以下困难的企业占比(%)为:

1.技术储备不足66.67%

2.研发用高端设备及核心部件等严重依赖进口33.33%

3.研发用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存在技术短板 33.33%

4.加工及检测能力不足66.67%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企业创新还存在研发投入不够、技术供给不足、基础研究投入不够等问题。除了大型企业外多数企业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竞争的能力,导致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差,市场占有率及经营业绩低下。 

(四)缺少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成本过高、市场环境不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制约全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另一大阻力。企业创新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过高的创新成本不仅削弱了创新动力,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企业而言,创新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而银行信贷、政府补贴等外部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创新成本如果居高不下,必将制约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创新遇到问题的企业中,遇到以下的问题占比(%)为:

1.资金不足37.5%

2.创新所需人才短缺37.5%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37.5%

6.数字化转型较难 25 %

7.市场环境不佳 75%

(五)中小企业融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1)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即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家庭的资助。而外源融资,如银行贷款、债券、股票等,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很难获得。

(2)融资成本高昂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银行对其贷款的风险较大,因此,银行往往会通过提高利率或收取额外费用来弥补风险。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

(3)政策支持不足

虽然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政策难以落地,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行动。坚持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通海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提升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迭代升级。

(二)引导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全社会研发投入倍增进行系统布局、统筹部署,创新举措,加快研究出台研发经费投入奖补政策措施,稳步提升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广科技型企业、规上企业建立研发经费会计辅助账。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巩固提升为抓手,遵行“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工作、鼓励市内各类创新主体在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领域获取并维持知识产权。

(三)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围绕通海产业发展,凝练科技合作重大需求,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重点引进一批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新格局。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探索产学研用合作的长效稳定机制。

(四)促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围绕通海重点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运用靶向引才,专家荐才、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利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网络,建立与全球高层次人才的链接,加大海外专家引智项目支持力度。

(五)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

(1)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

(2)降低融资成本

银行应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降低其融资成本。

(3)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


                                 

(撰稿人:蔡叶梅     审核人:马梅    签发人:汤琳

联系电话:0877-302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