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站所事业单位“双重管理”矛盾突出 一、管理晋升“难” 事业单位人员岗位主要有三类,一是专业技术岗,二是管理岗,三是工勤岗。其职务晋升也分三类:第一类是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专业职称晋升,分初级、中级、高级,各级人员比例由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分配,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政策相对成熟,但对于单位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偏大的单位,依然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难的问题。截至2019年12月底水利局下属事业人员共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人,占事业人员的47.8%。3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1人,均为40岁以上人员,占专技人员的33.3%,但人事部门核准高级职称名额仅4人。第二类是管理岗人员晋升,管理岗职务从高到低分为一级到十级,但事业单位基本上只能在七到十级间晋升,基本上无望晋升到七级以上。而事业单位收入待遇与职务职称密切相关,按目前事业单位最高职务七级,其工资与专业技术八级相当,截至2019年12月底水利局下属事业人员共69人,其中管理岗位人员8人,占事业人员的11.6%,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工作在水利系统最基层,工作任务繁重,由于其晋升通道狭窄,收入偏低,严重影响了管理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目前水利局事业单位管理岗最大年龄56岁,仍然仅为管理职员九级。第三类是事业工人即工勤人员,此类人员通过考试从初级工到技师晋升,晋升政策相对成熟,矛盾没有管理岗突出。 二、业务开展“乱” 水利部门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其所属事业单位履行的是水行业管理事务,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不盈利,完成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一定程度上为行政化事业单位,业务开展更多的是完成上级下达指令计划,非政非企。县水利局为我县正科级水行政部门,承担全县水行政管理事务。目前,水利局行政人员11人,其中行政领导3人,享受原职级待遇原领导3人,事业人员1人,实际办事人员5人,而要完成水利局基本业务,仅5人无法完成,只能从所属事业人员中抽人负责,导致事业人员既要完成好部门专业技术业务,又要承担一定的水行政工作。其次,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河长制办公室均设于水利局,但有机构无人员,两个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只能从所属事业人员中抽人承担。 三、人员结构“杂” 水利局下属站所事业人员共69人,由三种身份人员组成,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职员、工勤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人(占事业人员的47.8%),管理职员8人(占事业人员的11.6%),工勤人员28(占事业人员的40.6%)。
通海县水利局 2020年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