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助力生活更美好


来源:通海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时间:2025-09-24 15:41 点击率:1打印】【关闭

广西南宁建设智慧社区

小区居住方便又安全

“生活明显比以前方便、安全了。”家住广西南宁市龙光玖珑湾小区的许海棠,对社区管理很满意。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小区开展的智慧社区建设。

“在小区花园散步,差点被高空掉下的东西砸到”“地下车库灯坏了好几天也没人修”“忘带门禁卡,只能等物业开门”……以往,这些琐碎的问题困扰着玖珑湾小区不少居民。

去年7月开始,玖珑湾小区物业联合电网、电信等企业,充分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小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破解社区管理难点痛点,让居民生活更安全便捷。

针对高空抛物这一问题,玖珑湾小区首期部署了10路高空抛物AI监控设备。小区物业主管庞小雄介绍,一旦监测到高空抛物行为,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记录全过程,解决了高空抛物“发现难、阻止难、处罚难”问题,为居民头顶上的安全筑起了“防护网”。

“为了您的安全,请勿携带电瓶进入电梯。”走进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安装在墙壁上的预警装置自动启动,发出安全提醒。

“我们在地下停车场新建了绿色照明系统、10套烟感设备及4路AI监控,解决了原有照明不足的问题,又提升了消防监控与应急响应能力,居民停车可以更安心。”庞小雄说。

“有人脸识别,不用刷卡了。”许海棠在小区门口经营一家商铺,每天进出小区和楼栋为邻居配送商品,少的十来次,多的几十次。很多时候,她手里拿满了商品,刷卡开门感觉十分不便。现在有了人脸识别门禁,闸机识别人脸后直接打开,送货效率大大提升。

小区搭建的智慧管理平台也让居民办事更省心了。平台整合保修管理、公告管理、AI监控、门禁管理等功能,居民有维修需求,只需在平台提交申请,物业就快速响应;小区的重要通知能通过平台及时传达,人脸开门操作、添加家庭成员权限等,也有清晰指引。

智慧社区建设的智能化装置,离不开持续稳定的电力保障。广西电网公司五象供电分局全面梳理小区所在电网网架问题,按照A类区域开展规划建设,就算是突发故障停电,智能化自动化供电系统也能快速响应,几秒钟就重新恢复供电。

目前,广西在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多个城市建设了2000多个智慧社区。“智慧社区建设,给居民带来实惠,小区管理效率也大幅提升,大家投诉少了,好评多了,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了。”庞小雄说。

山东济南应用智慧养老系统

 银龄族生活更安适

秋日清晨,阳光和煦。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槿椿颐养中心的庭院中,吃过早饭的王萍与老伴李游翔手挽手散步消食,脸上笑意满满。住进养老机构,上午学手工,下午阅读、打牌,晚上集体观影……老两口生活得丰富多彩。

历下区是济南市的核心城区,常住人口84.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近两成,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历下区加快构建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在核心城区规划75亩用地,建设现代化颐养中心。2024年3月,槿椿颐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整个园区共有1300张养老床位,应用智慧养老系统,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智能养老服务。

最初,和很多老人一样,王萍抱有“有家不住还要花钱养老”的成见,但亲身探访后,颐养中心房间内智能化养老设备和适老化设施设计,让她动了心。很快,老两口便搬了进来。

王萍夫妻住在3号楼6层,“别看房间不大,科技含量十足。”王萍拉起床头一根红绳展示,“就是它,去年救过老头子的命。”

红绳是床头报警器的牵引绳,向下一拉便触发报警设备,服务台的护理员会第一时间赶来查看。一个深夜,李游翔突发高烧,王萍在慌乱中拉动红绳,触发报警设备。护理员孙寒冰在半分钟内赶到房间,将李游翔及时送医,最终转危为安。“小小报警器,关键时候能起大作用。”王萍感慨。

意外跌倒是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颐养中心在老人们的房间设置了防跌倒雷达。有了这个装置,如果老人在房间不慎跌倒,防跌倒雷达检测后会及时向服务台发出提醒,护理员将第一时间赶到进行应急处理。

“王奶奶,我们来给您和李爷爷量血压啦。”说话间,颐养中心的医生魏巍敲门进来,一边为老人测量血压,一边仔细询问近期身体状况,“降压药按时吃了吗?最近天气变凉,可别忘了添加衣物。”

像这样的上门服务,每周有两次。魏巍还会查看老人家中常备药品的有效期,耐心叮嘱用药注意事项。检查结束,魏巍将两位老人的健康数据、用药情况等信息上传至智慧养老系统。槿椿颐养中心自主开发的智慧养老系统,具备养老服务智慧管理、健康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多种功能,该平台目前已为园区474位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截至目前,历下区共有20多家养老机构和设施建立智慧养老系统,为3万多名入住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指导和支持各养老服务机构自主开发智慧养老系统,推动各平台的互联互通,打造全域性智慧养老新业态。”历下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健说。

广东深圳推动垃圾智能分类

小箱体藏着大智慧

在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长城二花园,一大早,居民戴小宁拎着一袋厨余垃圾来到智能回收箱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箱门自动开启。投放、识别、称重、积分,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有了智能回收箱,厨余垃圾可以24小时投放,做完饭后随手带下来,攒攒积分能兑换一些垃圾袋、纸巾等日用品,很方便。”戴小宁说。

垃圾分类作为居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不是设置几个分类垃圾桶那么简单,而是投放、收运、处理的全流程闭环。如何分出更多的厨余垃圾是重点和难点。

“我们在园岭街道试点引入垃圾智能分类投放站,‘一户一码’,由AI判断厨余垃圾纯度,给出用户积分,使厨余垃圾分出率大幅提高。”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垃圾分类部部长程威介绍,纸类、金属等可回收物以0.6元每公斤的价格实时核算,提升居民参与度。

目前,福田区已设置厨余垃圾智能回收箱601个,覆盖56.47%的住宅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683个,覆盖61.33%的住宅区。

垃圾桶满了、有人乱丢垃圾或不按分类投放,该怎么办?智能预警系统联通物业与回收企业,通过物联感知手段,实时监控投放点运行状态。同时,每个点位配置360度无死角监控,对居民违规乱投乱放行为进行人脸识别,实现投放的追根溯源。

“箱满后40分钟内,企业就会来清运,我们也会及时清理箱外的垃圾,保持环境整洁。”长城二花园物业管理处秩序主管刘二光说。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成为项目推行的关键。2024年,福田区相关部门在试点小区开展宣传,手把手教居民们如何注册使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如今,福田区已实现每日分出厨余垃圾近700吨,年处理量超25万吨,家庭厨余垃圾收运量同比增长40.17%,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从60%提升至90%,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共计支付奖励金额超127万元。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区针对垃圾分类进行督导、宣传,产生了一定的财政负担,而商业性垃圾回收企业进入小区设点,则需要向物业缴纳“进场费”。

如何让企业主动参与进来、让社会共同发力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深圳打造“深i回收”平台,将可回收物与低值回收物捆绑,要求企业同步回收,同时统一智能回收箱的外观样式,实现“去商业化”。企业只需要缴纳电费,就能在小区布设智能回收箱,有效降低了成本。此外,智能回收箱无须政府再安排督导员值守,降费提效,一举两得。

“目前,深圳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5%,可回收物参与率达96.5%。”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梁治宇说。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