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在通海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通海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通海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通海县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承压前行,统筹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各项工作,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0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28.8%,完成调整预算数的73.2%,比上年增长3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7,1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13.4%,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0.6%,比上年增长20.4%。 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02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81,38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00万元,上年结转9,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99万元,收入总计255,11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174万元,上解支出38,25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41万元,调出资金13,000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还本支出1,270万元,支出总计243,844万元。年终结转11,27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88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48.4%,完成调整预算数的65.7%,比上年增长104.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9,6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68.3%,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4.4%,比上年增长38.3%。 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88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714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4,520万元,上年结余928万元,调入资金13,000万元,收入总计80,04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677万元,上解支出56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8,760万元,支出总计79,002万元。年终结余1,043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1,60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1.4%,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3%,比上年增长7.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1,35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1.8%,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6.5%,比上年增长5.9%。 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1,60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8,004万元,上年结余40,531万元,收入总计180,14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1,359万元,上解支出41,643万元,支出总计133,002万元。年终结余47,138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15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21.1%,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39.2%,比上年增长2877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万元。 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5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万元,上年结转50万元,收入总计1,224万元。年终结余1,224万元。 (五)其他特殊说明事项 1.预备费动支情况。2024年预算安排预备费1,700万元,全年未动支。 2.年终结转情况。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结转当年上级专款11,27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1,224万元。 各位代表,以上数据均为快报数,待省、市财政审核批复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二、2024年财政政策执行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一)财源建设稳进提质,在“抓收入”保障高水准增长上展现“财政决心” 一是多措并举组织税收。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紧盯年初目标任务,细化征管措施,全年税收收入累计完成29,80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9%,较上年增收352万元,增长1.2%,税收收入实现止降回升。二是多管齐下挖掘非税。加大资产资源盘活力度,规范行政执法,及时征缴,确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全年非税收入完成30,22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230.7%,较上年增收14,421万元,增长91.3%,为顺利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三是多方协调盘活资产。充分发挥县收入组织办职能作用,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指导、督促各单位梳理可盘活国有资产,逐一制定盘活方案措施,实现资产盘活与招商引资工作齐抓共进,全年盘活资产资源49宗,盘活收入3.9亿元,完成市级下发任务数的1392.9%,有效弥补了县级财力缺口。四是多点发力向上争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支持导向,压实工作责任,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84,103万元,争取特殊再融资债券37,000万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在“保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践行“财政担当” 一是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保障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质增效,全年农林水支出合计20,150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出3,684万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677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其他农林水项目资金支出15,789万元;争取农村综合改革项目5个,财政补助448万元;支持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建设,全年拨付农村公路建设、危桥改造等资金2,327万元。二是全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资金投入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适应,助力增强生态保护能力,全年争取生态文明建设资金43,680万元,其中,杞麓湖保护治理项目资金37,521万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经费5,070万元,林业生态建设资金794万元,“绿美三年行动”资金295万元;拨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资金6,414万元,助力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三是全力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留抵退税2,342万元;14户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抵减金额1,274万元。落实创业促就业、稳就业惠民生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5,407万元,支持全县237人(户)高校毕业生、复退转军人和农民工创业。四是全力支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投入资金6,736万元,推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常态化扫黑除恶、安保维稳、消防救援、国防领域建设及民族团结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社会事业保障有力,在“惠民生”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传递“财政温度” 一是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落实教育“两个只增不减”投入机制,全年教育支出39,774万元,助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做好惠民惠农资金保障。持续规范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深入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全年通过“一卡通”发放资金11,937万元,各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直达受益群众。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年支出5,395万元,保障了低保、特困、特殊儿童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及社会福利救助;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全年退役军人事务支出4,326万元;支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安排就业专项支出906万元;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041万元,保障养老、医疗待遇发放;完成职业年金记实2,188万元,精准落实参保人员待遇;做好节日“送温暖”活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出199万元;投入专项资金6,837万元,用于支持卫生健康、养老服务、残疾人事业、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在“提效益”保持高约束监管上筑牢“财政防线” 一是规范财政资金安排。健全能增能减资金安排机制,严格执行《通海县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规范财政资金审批流程,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全年“三公”经费支出518万元,完成年初“三公”经费预算数的73.4%。压减编外人员支出,以2023年预算控制数为基数,按不低于10%的压减比例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下达了2024年编外人员经费控制数,节约财政资金约614万元。深化“互联网+政府采购”改革,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全年完成政府采购11,479万元,节约资金411万元,节约率3.6%;“八戒公采”平台全年完成政府采购4,516万元,节约资金574万元,节约率12.7%。三是严格预算绩效管理。全年选取15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维护财经秩序。深入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财经纪律执行、财务会计行为三大重点工作加强监管,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地方债券资金、会计、招商引资、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等九大重点领域自检自查工作,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 (五)底线坚守接续发力,在“防风险”推动高标准化解上彰显“财政作为” 一是兜牢“三保”底线。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政策足额安排“三保”预算,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集中财力保障“三保”。全年“三保”支出120,55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4.4%,其中,“保基本民生”30,598万元,“保工资”87,784万元,“保运转”2,173万元。二是严格库款管理。强化库款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合理统筹财政资金,循序渐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共化解历年欠拨专款15,303万元,化解往来款1,331万元。三是防范债务风险。做好全口径债务统计监测,将到期法定政府债务(债券)本息足额列入年初预算予以保障。全年共化解、置换政府债务55,061万元,支付债券利息11,591万元。对国有企业债务情况深入摸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债务风险。四是维护金融稳定。全年开展打击整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宣传教育3次,开展专项整治5次,排查处置风险隐患2起。 (六)财政管理守正创新,在“促改革”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贡献“财政力量”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率;强化预算支出执行控制,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二是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适应经济发展实际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构建县乡财政工作联系制度,助力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取得实效,全额兑付2023年超收乡镇补助357万元。三是巩固非税收入电子化管理改革成效,打通税务征收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全面实施财政票据智能化监管。四是坚持“以公开促规范”,持续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组织各预算单位开展预决算公开自查处纠、检查整改及自评等工作,2024年预算公开户数共140户,2023年决算公开户数共153户,预决算公开率达100%。五是做优做细资产管理,推进公务仓建设,建立部门联动、上下结合的资产调剂机制,全年完成公物仓调剂42项。六是不断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出台《通海县县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等9个管理办法,增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各位代表,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支撑,在预算执行总体平稳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是:财政收入后劲不足,骨干支柱税源较少,新兴产业尚在发展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三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生态治理及其他刚性支出叠加,库款保障水平偏低,收支平衡压力巨大;各类资金管理使用、财经秩序还需进一步规范。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分析,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系列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落实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三保”底线,强化绩效结果应用,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抓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更好服务全县发展大局。 2.基本原则 一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科学预测、合理确定财政收支预算指标,加强对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健全并严格执行政府重大政策重大投资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机制。 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财政资金资产资源全要素统筹,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优先足额编制“三保”支出预算,坚持压一般保重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 三是厉行节约、体现绩效。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健全完善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机制,进一步树牢“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绩效理念。 四是坚守底线、防范风险。妥善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细化防控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促进财政健康平稳可持续运行。 (二)2025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30万元,比上年下降1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 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3,09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7,44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1,270万元,调入资金11,288万元,收入总计233,42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9,100万元,上解支出13,105万元,地方债券转贷还本支出31,220万元,支出总计233,425万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3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4.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384万元,比上年下降46.9%。 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395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61,66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43万元,收入总计105,09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384万元,调出资金8,000万元,上解支出2,003万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偿债备付金811万元,地方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7,900万元,支出总计105,098万元。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5,098万元,比上年下降4.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6,042万元,比上年增长6.6%。 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5,09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6,380万元,上年结余46,719万元,收入总计198,19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6,042万元,上解支出41,346万元,支出总计147,388万元。年终结余50,809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429万元,比上年增长5,27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384万元。 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42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24万元,收入总计7,67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384万元,调出资金3,288万元,支出总计7,672万元。收支平衡。 5.其他说明事项 一是全县“三保”支出情况。全县“三保”预算安排130,992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33,965万元(本级15,366万元,上级18,599万元),“保工资”93,495万元,“保运转”3,532万元。经省、市财政部门审核,通海县为“三保”高风险县,应严格遵守高风险县管控方案,严格落实“优先编制三保预算,优先执行三保指标,优先保障三保库款”。年初通过调入资金安排的项目,在调入资金未实现前,不得安排支出。 二是预备费安排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年初安排预备费1,900万元。 四、应变克难促发展,顶压奋进开新局,切实做好2025年各项财政工作 2025年,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紧扣全县中心工作,聚焦财政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难点,主动谋划、思变破局,确保全年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一)夯实财源建设基础,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一是聚焦收入组织,确保应收尽收。坚持以提高收入质量为核心,持续优化“1+1+1+N”税费征管模式,摸清税费源底数,加强分类分级税源管理,全力抓好收入组织,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明确非税收入目标,压实部门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提高部门执收积极性。二是聚焦资产资源盘活,力促创效增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及时掌握资产闲置、低效运转等使用情况,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打通资产盘活通道,规范资产盘活管理,持续推动资产盘活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聚焦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抓住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加强基层“三保”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积极谋划、靶向发力,力争获得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一是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结合实际收入和财力安排拨付预算支出。二是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模和编外人员经费预算,梳理压减低质、无效项目支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三是规范库款管理,坚决杜绝违规使用库款情况的发生;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政暂付款项管理规定,确保暂付款项规模只减不增。四是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三)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努力稳经济促发展 一是落实好各项宏观政策。按照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政策效果,推动经济稳增向好。二是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坚持把科技赋能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化财政要素保障,支持加快重点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和绿色转型,助力做强“菜、花、畜、烟、果”五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工艺技术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成本。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切实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四)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贯彻落实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目标要求,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帮扶重点困难群体就业;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退役军人优抚、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按时发放;支持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残疾人事业、住房保障等社会民生事业稳步发展。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加快拨付进度;强化衔接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确保各项补贴及时发放。四是加大生态环保投入,积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增强湖泊保护治理能力,助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兜牢财政安全底线 一是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政策足额安排“三保”预算,全面落实“三保”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库款管理,统筹安排各项财政收支,优先保障“三保”需求。二是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严格规范举债融资行为,严控政府债务增量,坚决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落实中央“一揽子”化债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方案,将全县债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强项目建设运营和项目收益管理,严防专项债券项目收益“跑、冒、滴、漏”;进一步做好全口径债务管理工作,全面、准确摸清全县各领域债务基本情况。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聚焦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高利放贷、套路贷、P2P网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确保金融事业健康、安全发展。 (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质效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坚持以零为基准,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提高预决算公开质量,确保财政政策落实、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更加规范透明。二是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鼓励乡镇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增收点,发展壮大优势经济产业,及时兑现乡镇(街道)奖补资金,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切实提高征缴效率和缴费体验;突出税制激励导向,全面推进水资源等费改税工作。四是持续巩固深化上一轮国企改革行动成果,进一步明确县属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聚焦产业培育,强化资本功能,使国有资本布局和机构更趋合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位代表!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建议,唯实争先、积极作为,巩固“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海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监督索引号53042300700010111 关于通海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250120040141809.doc
通海县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表20250120035934076 .xlsx
通海县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补充说明.docx
通海县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说明.docx
通海县2025年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docx
|